第855章风调雨顺(第2/3页)
作品:《三国大气象师》自家的美人儿子要封,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自然也要大大封赏。</p>
颜良,张绣,魏延,邓艾等一个个有功之臣,统统加官进爵,增加食邑,赏赐钱帛。</p>
当然,苏哲的这些厚赏,除了食邑和官职之外,其余钱帛之类的实物,则统统由刘备这个敌人代他支付。</p>
益州乃天府之国,当年刘焉刘璋父子经营益州多年,所积蓄的钱财何止亿万。</p>
刘备征服益州后,这些钱财虽然落到了刘备之后,被刘备陆陆续续的搬走了七成,但仍有三成多的财富,留在了益州。</p>
而这些财富,则随着江州,成都等重镇的陷落,统统都落入了苏哲手中。</p>
有了这些缴获来的钱财,不仅够抵消了苏哲此番伐蜀的军饷开支,多出来的钱财,除重赏有功将士之外,还盈余了不少,可以充实国库。</p>
将士们刀头舔血,为苏哲浴血奋战,舍生忘死,这其中当然有荣誉感的激励,但支撑他们的根本,还是利益。</p>
苏哲深知这一点,对将士们自然是不吝赏赐,何况赏赐儿女用的钱帛,都是出自于敌人,他何乐而不为。</p>
一时间,得到赏赐的大魏将士们,无不是欢欣鼓舞,对苏哲这个天子,自然是无不感恩戴德。</p>
苏哲还京之后,第二件事要处理的,就是长城以北的鲜卑人,还有并州北部的匈奴人。</p>
就在一个月前,这两支胡人还达成了联盟的协议,打算合起伙来挥师南下,入侵大魏的幽并边地。</p>
当苏哲攻取益州,班师还京的消息,传往北部之后,鲜卑人和匈奴人立时刻哑了火,无不为之震惊。</p>
为了警告胡人,苏哲大举在晋阳,蓟城一线增兵,并对外放出风声,声称他要挥师出塞,一举讨灭鲜卑和匈奴。</p>
这风声一放出,立刻令胡人惊魂丧胆。</p>
因是畏惧于大魏国力,苏哲的神威,鲜卑和匈奴人很快就表示服软,派使者带着牛羊贡品前来洛阳,声称愿奉大魏为宗主国,以表明臣服之心。</p>
苏哲当然也知道,匈奴人和鲜卑人狼子野心,臣服只是表面的虚与委蛇,只是故意示弱而已,实则是时时时刻刻想要染指中原大地。</p>
匈奴人和鲜卑人,苏哲是一定要灭的,但却不是现在。</p>
鉴于刘备的汉国还未灭,中原还没有一统,此时大举出塞,只会给刘备这个大敌以喘息之机,将来反而埋下隐患。</p>
所以,苏哲便假意接受了鲜卑和匈奴人的臣服,厚赏了他们的使臣,并回赏了他们不计其数的钱帛,以示对他们的笼络。</p>
苏哲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要稳住匈奴和鲜卑人,为他争取到幽并边境的平静,才好让他能腾出全部的兵力,去收拾关中的刘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