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回军?(第2/3页)
作品:《大明雍王》安庆城下攻城不利,此刻围城还没有围起来,南昌就不稳了,让宁王怎么能安下心来,南昌可是他根本之地,宁王一脉在南昌经营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虽然不能说民心服顺,但也算得宁藩根本之地,一但南昌有失,宁王军心动摇。</p>
宁王发怒好一阵子,这才缓过神来,说道:“诸位爱卿,该怎么办?谁给孤出一个注意?”</p>
“殿下,”李士实说道:“南昌不容有失,南昌乃大王代代相传的藩地,一旦南昌有失,在天下人看来,就是大王军势不振,如此一来人心向背自然有了结果,于殿下大大不利。”</p>
李士实是从这**上考虑这一点。争夺天下,不仅仅要考虑军事上的问题,也考虑了**上的问题。</p>
宁王起兵**上最大的优势,就是正德**上的劣势。</p>
正德在位所做所为,有很多被士大夫诟病的地方,比如说重视武人不重视文人,重视军事疏忽礼法。特别是还没有儿子,这种种的一切都是正德在**上的失分之处,特别是杨廷和大规模的清丈田亩,也得罪了很多人,这些怨气都集中在正德身上。</p>
可以说在天下人看来,当今皇帝根本不是一个好皇帝。</p>
但是正德千不好万不好,却是正统。他有一个好父亲,弘治皇帝。</p>
弘治皇帝治国种种,好还是坏,这个自有历史学家评判。但是却非常能得士大夫之心,时至今日士大夫还在怀念,对他们言听计从的弘治皇帝。</p>
所以,宁王起兵在**上本来就是劣势。宁王之所以能是势如破竹,一来是他暴起发难,朝廷事先没有准备。二来就是各地的乡绅士大夫,看中自己的小命,比看中所谓的大义要多得多了。</p>
但是南昌一旦有失,给江西南直隶等地的乡绅一个信号,就是宁王不行了。</p>
一旦他们确信这一点,宁王立即就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所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就是这样。</p>
“殿下,南昌固然重要,但是南京更重要,我军起兵到现在,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就是因为江南之地,久不历兵戈了。才有今日的进展,如果现在掉头回去,再攻过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说不定要经过多少次血战。”刘养正说道。他慷慨激昂的说道:“想大事如同逆水行舟,一步也退不得,南昌沦陷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那么我军回军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吗?事到如今,只有破釜沉舟。”</p>
“那么南昌就不去管了吗?”一个声音响起来。刘养正回过头来,却发现是宁王。</p>
刘养正恭恭敬敬的说道:“殿下,南昌乃坚城,纵然数十万大军围攻,也能坚持数月之久,殿下大可不必担心南昌。而且如果不能击破当面之地,纵然我们退守南昌,又能如何啊?外无可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到时候也是坐守死地而已。早死与晚死有区别?”</p>
宁王被刘养正这样的话有些难堪,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选了。</p>
回军还是不回军?这是一个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