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触中G点(第2/3页)

作品:《重返大隋

不过今天包恺最得意的弟子亲自上门来,代太孙诚恳的邀请他前去赴宴。皇太孙明日即将出京,今日要在京中举办一起酒宴,邀请的并非是什么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如弟子李密所说,这次邀请的居然都是些经学大儒和文坛宗匠,都是些文人儒士,如薛道衡、李纲,再如包恺、萧该、以及李百药、虞世南、孔颖达、三温三颜等,老少皆有,但都是京中文名极佳者。这竟然是一场文坛盛会,这倒让包恺有些难以拒绝了。</p>

关于这个宴会的特别,其实这两天京师市面上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闻,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这场宴会的名称。有不少人称这场宴会为学士宴,自推行了新官阶后,士虽然作为了六七品文官的散阶,因此显得并不算高,但学士却是这一阶中最高的正六品散官,同时,不论是国子监的各科博士,还是太子府和太孙府里的学士,都是品阶不低的官职,同时这些官职还都是极为清贵的衔头,能挂一个学士衔,不论是散阶还是实职,那在这些文人中都是极为让人自豪得意的事情。而现在,太孙要举办的宴会竟然被称为学士宴,就可知道这场宴会的规格了,哪怕你官职再官,爵位再显,可如果你不是那些极有才名的学士们,你根本参加不了。据说现在太孙府发出的这份大红请柬,有许多人都愿意出价一百贯,希望能弄到一份请柬,能参与这样一次文坛盛事,可根本弄不到。</p>

“这份请柬居然能值一百贯?差不多我一年的俸禄了。”包恺望着案上的那份请柬,轻笑着道。他是六品京官,隋朝制度,外地官员朝廷是不给俸禄的,自有地方自己负责,朝廷只发在京官员的俸禄,给禄米为主。一个六品京官,一年的禄米是八百多石,折合成钱,也就百来贯钱左右,再加上少量的俸钱,还有一些各种津贴,不得不说,六品京官的薪水实在不高。养个一家人,勉强。可现在太孙发给自己的一张请柬,居然就能值一百贯,确实让人心情复杂。</p>

李密微微笑了笑:“老师只怕还不知道,如今大隋最活跃最神通的商人是怀商,怀荒商人。你知道那些商人怎么称呼皇太孙么?”他摇了摇头,道,“怀商都叫太孙为财神爷。”</p>

“怀荒商人,怀商。”包恺念叨着,“早年我游学的时候,也去过怀荒,北魏时国之长城的北方六镇,曾经一度繁荣的怀荒镇,那时早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荒草,还有马贼。却没想到,如今却又经常听到怀荒,还有怀荒商人,怀荒来的皇太孙,其实有时我也常在想,这位曾经流落边荒草莽江湖之中的皇太孙,身上真是有着太多的神奇。不说他如何从一个绿林的马贼,到了如今的皇太孙。光是想想,曾经我所见过的那片废墟,如今竟然成了天下最繁华热闹的商市,我就对这位皇太孙充满了兴趣。你上次送来的怀荒白酒十分不错,据说现在怀荒白酒供不应求,许多商人早早付了订金只能拿个订货单,发货的日期却排到了一两年之后,因此许多等着买酒的商人甚至已经开始炒卖起订货单来,那些发货期早的订货单本身都炒出天价来了。如果不是亲耳所闻,真的难以相信这样的事情。”</p>

“先生,皇太孙虽然年轻,可确实是一个充满着神奇的人。殿下对老师很是尊崇,他曾经在河东听过文中子讲课,也是儒家弟子。”李密为易风充当起了说客,“皇太孙前些日子跟我说,已经筹集了一百万贯钱,准备回到怀荒之后,立即开始推行教育。他打算在幽州府的十一个府各府设一州学,在府下各县设一县学,还要拔款在各乡镇材落,扶持设立乡学、村学,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教育。除了拔款支持各地的学校外,还准备在幽州建立一所招纳五千人学生的北方大学,甚至还要在燕山北的二十一个羁麽州建立汉学堂,向蕃人推广汉文汉话。太孙希望老师这样的大儒能够加入他的这个计划,一起为教育努力,让更多的百姓接受教化......”</p>

包恺微微动容,这可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不过他马上就皱了皱眉,就算太孙真的愿意拿出一百万贯钱来搞这个教育,可要搞这么大规模,这些钱也肯定不够。最重要的还不是钱,而是人。钱能建起学校,可钱造不出老师来。</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太孙的意思是在各州县建立学校的同时,先把北方大学的师范学院建起来。”</p>

“师范学院?”</p>

“就是专门培养州县乡村四级学校的老师,招募一些年轻有为的士子文人,再经过系统短期的专业培训后,让他们成为合格的老师。”李密对易风的这个大胆的计划其实很是支持,他还年轻,想到的不是什么困难,而是有种办大事干特大事的热血沸腾感觉,这可是能够名留青史的大事,若真的办成了,将来的历史上肯定能有他的一个名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