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边讯(第2/3页)

作品:《铁血大秦

扶苏闻言大吃一惊忙道:“父王,不可!如今天下方定,不可再擅动干戈,何况北方心腹之患未除,又何必再浪费力气大举南征以空耗国力呢!”原史大秦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就是徭役太繁重,修直道、驰道、长城、阿房宫、骊山秦陵等等,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二就是同时进行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五十万人征南越,三十万人定匈奴,这样毫无节制的大规模使用国力和民力,国家怎能不乱,怎能不亡!?要直道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才两千万人啊!</p>

扶苏苦笑一声道:“可是,父王,您算过没有,平定南方要花费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吗?”</p>

始皇不以为然道:“平灭几个蛮夷小国,要费多大的劲,十万人三年足矣。”</p>

扶苏摇了摇头道:“儿臣最近这几年也一直在搜索南方的情报,南方的越族统称为百越,主要有三国五支,其中东瓯国是一支,民十万,兵三万;闽越国是一支,民三十万,兵六万;南越国分三支,主体南越族,西瓯族,骆越族,合计居民近百万众,有兵近二十万!这三国领土也十分广大,足抵得上是个会稽郡,再加上山势险峻,丛林茂密,要想**这一片广大的地区,儿臣估计至少得动用五十万大军,费时五到十年的功夫,这前提还要领兵的将领足堪一代帅才才行!”</p>

扶苏这时定了定神,看了看朝中的诸臣,果然众臣都不禁惊呆了,他们都没有想到,区区蛮夷之地竟拥有多达近三十万的大军。一时间,众人也不禁有些犹豫了,心想这一旦大举开战,可不是想停就能停下的,恐怕没有一方彻底倒下是不会结束的!</p>

扶苏继续说道:“而要供给这五十万大军长达五到十年的南征,耗费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结果,恐怕不仅会将巴蜀聚集多年的粮食全部耗光,而要动用相当部分的中原国力,这会给刚刚有所复苏的国家经济再来毁灭性的打击!请父王三思呀!”</p>

始皇也吃了一惊道:“原来朕的南方竟然还有如此广阔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那就更要尽早荡平了!否则日后我秦军大举北上和匈奴决战时,匈奴单于派使臣南下约定越人同时起兵北犯,恐怕会让我大秦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有道是攘夷必先安内,南方之患必除不可!不是要动用五十万大军吗,那就调动五十万,朕就不相信对付区区几国南蛮还能费多少劲不可!”</p>

扶苏有些哭笑不得,知道始皇从来没有失败过,他的信心太足了!忙道:“可是,父王,这样做原本国家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财力就会消耗在南征之战上!这样至少十年内国家不会有充足的实力来应付北方的匈奴,说不定连修长城的经费也捉襟见肘,父王不能因小失大啊!儿臣之见是对南方诸国还是先安抚为上,待集中力量剿灭匈奴之后再慢慢收拾,这样才不至于有损国力~!”</p>

萧何这时出言道:“陛下,可是现在国家的钱粮都用在修驰道和修长城上了,另外蒙恬将军的三十万大军也需要大量的军费,以目前的财力,国家没有能力支付五十万大军南征的费用啊!”</p>

始皇冷声道:“那就加赋,朕这是在为天下百姓万民打下一片江山,是在辛辛苦苦的为他们的安全着想,是维护他们做人的尊严,他们也理应为国家做出点牺牲!”</p>

自张良博浪沙奋力一锥以后,始皇对天下百姓的心态就变了:他恨百姓们不理解他为国家为民族所做的努力,所费的心血!于是,一向坚强的始皇下定决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理会任何人的想法,他相信即使自己现在得不到百姓们的谅解,但日后一定会被万代所称颂!</p>

只可惜,目前的扶苏对始皇的认知比不上始皇自己转换的快,而且没有人中隐老人、皇后、蒙武的开导,单凭扶苏一己之力已难逆天!</p>

却说扶苏对始皇加赋之言一时有些愕然,涩声道:“父王,难道真的要加赋攻越吗?这样不仅会破坏已经渐有好转的民生,而且现在也一时没有合适的将领啊!”</p>

始皇不以为然道:“王儿不用多说了,南征之事已定,朕为国家操劳,百姓们也理应为国分忧,至于将领,诸位爱卿看看何人堪当重任?”</p>

众文武大臣们相互看了看,尉僚出言道:“陛下,现在蒙恬将军移镇北线,防御匈奴,不可轻动;杨端和将军掌管卫尉,临战经验丰富,但是年老体衰,也不适宜长途远征,所以只能从虎贲、屯兵将军李信二人中选择其一统兵南征!”</p>

“臣举荐李信将军!”</p>

“臣举荐王贲将军”</p>

……一时间,众人纷纷攘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