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立国之道(第2/3页)
作品:《六朝时空神仙传》最初前汉建立时候,就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p>
自上古到春秋战国以来,所有国家,都是继承自上古分封。从来没有一个是如同高祖这般白手起家夺取天下的……</p>
这就面临一个合法性问题,和一个如何理论阐释的问题。</p>
所以汉初时候,有着高祖建立大汉到底是篡位还是革命的问题。</p>
这个革命,是商汤革天命的意思!</p>
一直到后来得帝王支持,革命之说方才压倒武力夺取的篡位之说。</p>
只是,后来,这个学说就变成了双刃剑,对付前汉自己的利器。</p>
到了汉末后期,儒家大造声势,认为汉帝失德,再到了新的革命之时。甚至认为汉家应该禅位给有德者!</p>
所以汉哀帝为了应付,甚至弄出了禅位给自己的闹剧。</p>
后世看起来是闹剧,在当时有着很深刻的含义的。</p>
那就是说,我承认我汉家应该禅位了,不过那个有德者还是我自己。</p>
不过,如此就开了这个口子。你既然禅位给了自己,那几说明了你也承认汉家失德。</p>
如此,方才有了儒家标志性人物,几乎各方面德性都符合圣人标准的王莽接受汉家禅让,夺取了天下。</p>
王莽治国虽然一塌糊涂,但是却是严格按照了儒家的经义治国。按照礼记之中的记载的理想模式来改造天下……</p>
然并卵……后来的事情谁都知道了。</p>
所以后起的光武帝本身就是在太学的儒生,一生好学,手不释卷。甚至在行军赶路之际,都未尝放下诗书。大力发展儒学,恩养士子儒生。</p>
再然后东汉再起,儒家随之一变,彻底的提倡忠孝节义。所以东汉时候,士子磨砺节义,忠于东汉。</p>
即使最后危亡之际,无数读儒家之书的英雄豪杰前仆后继的意图拯危救亡。</p>
甚至早期的曹操本人,就有着一心拯救大汉的心思。说出墓碑上刻着汉征西将军曹操的时候,心思恐怕也是真切的很……</p>
却就已经不比西汉时候,儒家恨不得立刻改朝换代的模样了。</p>
这就类似于北宋灭亡,依旧无数人效忠建立南宋。便是崖山之后,还有十万儒生跳海殉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