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大军南下(第2/3页)

作品:《太平血

湘潭一战,西殿太平军全歼邓绍良部一千五百多人,但因为自身新兵较多,也伤亡了五百余人,伤亡的多是新军,但经过这一仗,这些新兵得到了锻炼。湘潭物资充裕,米粮油盐布匹颇多,太平军发了一大笔横财,西殿人马又吸收了数百贫苦百姓壮丁入伍,加上清军俘虏之中被强拉入伍兵丁的反正,兵马又多了八百人。</p>

休整三日后,西殿兵马补充了大批的兵器、粮秣、驮马,虎踞湘潭,威逼醴陵,让醴陵的张国梁一日数次派信使向南求援。</p>

第三日上,西殿老将曾天养、薄书何震川带领三千原来据守岳麓山的兵马到来,他们的防地已被北殿人马接手,便南下来与大队会合。国舅赖汉英部兵马也随后开到湘潭不远的建宁(今株洲)屯驻,自此南路太平军两万五千余人开始南征。</p>

听到这个消息,张国梁一度想要放弃醴陵,退守攸县与大队会合,但湖广总督徐广缙严令申饬张国梁驻守醴陵,只派了江忠源、江忠济、刘长佑三人率领一千五百余楚勇增援醴陵。因为到目前为止,徐广缙也没摸清楚太平军的战略方向,他们是想扩大地盘,彻底占据湖南,还是分兵南下打回广西?还是西进贵州?或是东进江西?如今徐广缙麾下只有四万不到的清军,要是猜不到太平军的方向,四万清军便很难防堵,清军不可能兵分三路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去围堵太平军,这样便犯了兵家大忌,很容易被太平军逐一击破。商议了多次,清军诸将都猜不透太平军这次出队的方向,只得先加强醴陵的兵力,大队两万余人还是在攸县按兵不动,与屯驻耒阳的向荣部万余兵马成掎角之势,静观其变,等候其余各路清军援兵到来之后,再聚而歼之。徐广缙做梦也没想到,这次太平军出队,并非为了争夺一城一地,而是冲着他手下四万清军而来的。</p>

攻陷湘潭后的第四日,萧云贵率领西殿兵马,兵分三路,左路由林凤祥、林启容率领沿湘江西岸雷打石镇、三门镇南下,中路萧云贵率领左宗棠、吉文元、朱锡能,陈丕成、谭绍光等人沿梅林桥、谭家山南下,右路李开芳、李以文、曾天养、何震川率部沿古塘桥、白果镇南下。三路兵马共计一万余人,直扑衡州。</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为了配合西殿南下作战,翼殿石达开部兵马开始攻打浏阳,赖汉英、曾立昌等部开始向醴陵进兵,大有东进赣省之意。</p>

……</p>

这天北风开始吹临大地,醴陵南面的官道上,一支千余人的清军兵勇顶着北风往醴陵进发。这些兵勇与寻常的绿营兵不同,他们粗蓝布包团头,身上的粗布号衣上大大的写着个勇字,脚下绑着裹布绑腿,只是他们的衣着很是褴褛肮脏,看起来就像是一群叫花子一般。但这些兵勇个个面色坚毅,虽然衣着单薄,但顶风前行,丝毫不见速度减慢,也不闻有人出言抱怨。</p>

队伍当中,几名清军将领骑着马匹跟随其中,当先一人三十余岁的年纪,神情儒雅,但眉宇之间却是一股豪迈之气,举止悠闲,但行止之间却见一种侠义之感,容貌堂堂,一身清朝四品文官服色已经有些破旧,但却浆洗得整洁干净。</p>

沿途只见一片片的村庐屋舍被毁,荒草间不时有野狗啃咬路边的死尸,这官员看了眉头深蹙起来。身旁一名精瘦清将忽道:“都是该死的长毛贼,荼毒吾等乡里至斯,当真是可恨至极。”</p>

那官员侧头看了看那清将,轻叹一声,缓缓吟道:“哀此贫氓力耕种,年丰仅足偿什一。今年不复望有年,坐令沟壑填白骨。但见富人百无忧,谁怜贫者为饥出?贫人一旦为饥驱,富人岂得安其室?子默,还记得前些年回乡省亲时,湘中歉收大饥,却也不是这般光景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