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海关关税(第2/3页)
作品:《太平血》双方经过激烈的争吵最后确定了付给各国贷款洋行五十七万两白银,并且得到各国领事的保证,将海关关税权移交给太平军。为了海关关税顺利开始征收,萧云贵咬牙从缴获的白银中支付了这笔贷款,算是清了旧账。</p>
可仅过了半天时间,各国的照会就发到西王的大本营内,照会是由英国领事阿礼国发起的,上面详细阐述了各国商会、洋行的要求,要求太平军明确海关关税细则和**章程。自从上海开战,太平军围城以来,满清在上海的海关运作陷于停顿,两个月来无人收取海关关税,大小商船偷税漏税极为严重,反正没人管嘛。</p>
但太平军攻陷上海之后,萧云贵要想恢复海关的运作,收取关税,列强的领事、商人们肯定不会轻松就范。各国领事虽然保证今后向太平军缴纳海关关税,但时隔半天之后照会就来,各国领事、商人们的意思很明白,太平军想收海关关税行啊,请明确海关关税的细则,海关如何报关、如何缴税等等**的章程如何,同时既然恢复外贸商船的税收,那就请太平军成立缉私船队,严打走私船只,要是走私船只太多,会损害那些合法缴税的商人利益,要么你就别收关税,要收你就全都要收,这样才算一视同仁。</p>
萧云贵也怒了,他**一群白眼狼,想不交税就在老子的地盘上做生意?这肯定不行!你要海关关税细则是么?老子来重新拟定!要海关关税**章程是么?老子重新来制定!</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说起满清海关关税来历史很长,**战争以前,外国商船到达广州,须投行认保,所有进出口货税均由保商(即行商)代纳。战后废除了行商制度。道光二十三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裁撤保商,则进口货船即由英(领事)官担保”;并规定了领事报关制的具体章程办法:英国商船进口后,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各件呈送该口英国领事,领事即根据这些文件把船只大小、装运货物种类等项通知海关;英商船只卸货、装货时,亦应先期通报领事,“由英(领事)官自雇通事转报海关,以便公同查验”;英商船缴纳税钞之后海关发给完税红单,商人即将红单呈送领事验明,方准发还船牌,令行出口。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还规定,外商若不遵守领事报关制,或有呈送假舱单及未领牌照先擅自开舱一类作弊行为,由领事代中国课以罚金。中英《虎门条约》第十二款并规定,走私案件也应由领事通报清地方官员,“以便本地方官捉拿”。道光二十四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均对领事报关制缉私问题也作出了类似规定。</p>
按照上述规定,不仅满清**对外国船舶进出中国港口的批准权被领事剥夺,而且外船进港手续**之权、海关缉私之权也被外国领事所窃取。领事报关制实行的结果,使得走私贸易,特别是**走私,“像一棵绿色月桂般地欣欣向荣起来”,不法外商“毫不踌躇地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是把关税逃避得一干二净,就是用假报单或和解办法,千万百计缴纳少于协定税则所规定的数额。</p>
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像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这样损害中国海关利益的人和事,但萧云贵也知道满清上海海关在执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糊涂规定,嘉庆四年,清廷户部规定的海关税额为粤海关85.5万两,闽海关11.3万两,浙海关3.9万两,江海关(即上海海关)4.2万两。这一数额是依据各海关官员的申报而制定,大概只相当于征课总额的十分之四,而通常清**能收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当中绝大部分都被满清地方官员贪墨。这个集团,下至巡役、关吏、兵丁,上至海关官员、监督、府县、督抚及其亲友、属僚,甚至朝中官员,他们利用清朝关榷的制度性缺陷,和各国勾结在一起,虚报船单货物,偷税漏税,为自己开辟利源。</p>
现在这个**的最大集团被太平军一到而空,萧云贵正好可以重新整顿海关,建立太平军自己的海关机构。对于报关权是一定要收回来的,哪有自己国家收取关税的时候,让别国商人到别国领事那里报关的咄咄怪事?</p>
萧云贵召集钱江、朱昌琳、魏鹤林以及上海王利宾推荐的十余名华人买办,共同商议制定《太平天国上海海关关税细则》和《太平天国上海海关**章程》两个制度性文稿。</p>
一连两天,众人商议、讨论不休,逐条逐项的加以规定,萧云贵则是根据后世自己做生意偷税漏税的一些经验之谈来对这个细则和章程加以圆满。</p>
这天洪韵儿带着王利宾赶回上海来,她在大营内见到了萧云贵,这家伙光着膀子和一群文人、洋行的华人买办们埋身在一摞摞厚厚的文案后面。洪韵儿有些好笑,上前去随手拿起一本来看,却是清廷上海海关去年登记报关的详细记录文稿以及缴税记录、以及查验记录等等。看到这个,洪韵儿明白萧云贵是想制定自己的关税细则,当下忍不住哑然失笑起来。</p>
萧云贵听得这熟悉的笑声,抬头望去,果然见到洪韵儿俏生生的站在营帐门口,当下大喜过望,上前几步道:“宣娇,你可来了,我都忙得晕头转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