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荀氏八龙(第1/3页)

作品:《三国演业

颍河,时称颍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颖河。</p>

颍河属淮河支流,在寿县正阳关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六百多公里。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分界。</p>

颍川郡属豫州,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其治所在阳翟。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p>

颍川在洛阳东南,曹操迁汉献帝到郡内许县,这里成为汉名义上的首都,也称许都。曹丕代汉后,改许为许昌,成为颍川郡郡治。</p>

秦汉以来,颍川既是学术中心,也是**中心。</p>

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p>

对不少陈姓、钟姓、荀姓、庾姓族人来说,颍川是个神圣的地方,因为他们的祖先曾在那里书写过辉煌。因此,在他们的族谱或堂联上都有“颍川”字样。</p>

当然,整个汉,魏时期,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阴荀氏。</p>

荀淑为郎陵侯相,以品行高洁著称。其有子八人,号八龙,孙子名荀彧。这是往下追溯,若是往上,更为恐怖。</p>

原来荀淑竟是荀卿的第十一世孙!</p>

荀子,名况,字卿!</p>

顶着这个名字后人,不能称为儒门,那便是没天理了。</p>

却说辰河国大胜,使得原本有些摇摆不定的颍川陈氏毫不犹豫全身心投入辰河国怀抱。陈泰被擢升洛阳卫戍军司令,掌中原兵马,镇洛阳、颍川全境。</p>

陈寔、陈纪、陈谌父子三人暗中商议。</p>

“爹,您看,如今辰河国气势如虹,那日元首气派您也看了,虽观气象,并无帝气,但天下纷乱,帝气在实际权柄面前,已然化为乌有。”</p>

陈寔点头道:“的确如此,元方,今**便随我走一趟,老友多年未见,也该走动走动了。”</p>

陈谌道:“父亲,大哥,便您二位去,怕是人太少,不显重视,不如孩儿也一起走一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