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国公(第2/3页)

作品:《残明

“西军自成一体,朝廷对云南鞭长莫及,这都是明面上的事情,孙可望是亲王也罢,郡王也罢,其实都没有多大差别。只不过一个空爵,能换十万西军效命,微臣以为可行。”</p>

汪克凡先定下调子,然后指出问题:“但是孙可望加封翼王,李定国和刘文秀又该如何封赏?还有闯营的李过、高一功,南昌的金声桓,大同的姜瓖,若是过于厚此薄彼,众将难免心存冤望,将来反而多生事端。”</p>

“这个朕也想过,只能一起加封,否则的确于军心不利。李过和姜瓖还罢了,金声桓那边绝不能出乱子,也一起加封郡王吧。”隆武帝顿了一下,突然露出微笑:“除了他们几个,其他的有功之臣也不能忘了,郑大木在厦门苦苦支撑,功劳不小,加封他为国公,可妥当么?”</p>

“圣上英明,朱成功加封国公,可以提振军心,有利于攻打南直隶的战事。”</p>

给郑成功升官,他应该会出兵了吧?</p>

“哦,差点还忘了一个。”</p>

隆武帝笑容更浓,看着汪克凡说道:“云台虽然年少,却屡建奇功,湖广会战后,你刚刚升了梁侯,转眼又立下南昌之战的功劳,这样吧,你也和郑大木一起,都升国公好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谢陛下!”汪克凡跪下谢恩。</p>

南昌会战只是击退谭泰,汪克凡半年前又刚刚升官,这次来桂林的时候,没想能得到太多的封赏,可是无巧不巧的,正赶上孙可望封亲王,也算搭了顺风车了。</p>

隆武帝的目光越发晶莹透彻:“你和郑大木两个,都是朕看重的青年才俊,只要忠勉报国,朕决不做寡恩之君!将来若能收复故土,把鞑子逐回关外,你我君臣中兴大明,必为千古美谈……”</p>

……</p>

经过几天的发酵后,关于改革税制的争论渐渐变了风向,反对派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几个死硬分子还在坚持,其他人都不再说话,与此相反,支持者却越来越多,很快占了上风。</p>

发生矛盾的时候,越是急于解决,产生的反弹往往就越大,放在一边不理它,反而像成熟的果子,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从树上掉下来了。(半渡绝不会告诉各位书友,这是和老婆经过多次冷战热战肉搏战,才得出的深刻体会。)</p>

反对派里,最先退出的是一大批王公勋贵。</p>

这些王公勋贵的封地大多在北方,逃到桂林后,家里的田产和各种生意买卖自然都丢下了,田产属于不动产,如果明军能够收复失地,田产早晚还是他们的,那些生意买卖却肯定拿不回来了。</p>

已经被抢走的东西,何必再争?</p>

随便吧,想收多少商税,就收多少商税,想收多少矿税,就收多少矿税,反正和我没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