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最后一击(第2/3页)

作品:《残明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尚可喜不打算轻易放弃武昌府。</p>

武昌府是长江中游第一重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且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只要东边的安徽没有被明军占领,只要义阳三关还在清军手中,武昌府没有像南京那样变成一座陷入重围的孤城,尚可喜就准备守下去,尽量保住这个深入湖广的桥头堡。</p>

他的基本思路就是舍小保大,首先要坚守武昌城,其次是坚守德安府的几个州县,从随州到安陆再到孝感,守住这几个据点后,明军就无法切断武昌和河南之间的联系,湖北战局就能支撑下去,至于其他的州县嘛,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分别驻守了……孔有德的天佑兵退出武昌府西部的各个州县后,尚可喜的天助兵并没有去接防,潜江、监利和沔阳州等州县都没有正规军驻守,相继被明军占领,或者直接竖旗反清,向明军献城投降。</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湖北战局突然发生变化,明军方面也没有思想准备,李过正在南阳盆地和吴景道交战,留在湖北的明军兵力有限,发现清军的异动后,高一功和袁宗第追着**打了两仗,多少占了些便宜,收复潜江县、沔阳州等几座州县,把战线向前推进一百多里,在武昌外围停下了脚步。</p>

这大半年来,楚军的战略重心在江南,湖北方面以稳为主,没有打大仗的准备,清军的阵型突然出现松动,李过、谭啸、堵胤锡却没有力量发起大规模进攻,只能干看着尚可喜这只大肥羊流口水。李过立刻从南阳赶回湖北,和堵胤锡、谭啸等人进行商议,一边调整部署,集结部队,一方面等待南京方面的消息,湖北的仗下一步该怎么打,还得由汪克凡决断。</p>

……</p>

出了湖广,很少有人关心湖北战局,江南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除了诡谲变幻的**斗争之外,战场上传来的一个又一个捷报也在不断刺激着众人的神经。汪晟进军苏杭不过半个月,就轻易收复苏州府和嘉兴府,松江府指日可下,杭州府也变成了一座孤城,楚军再一次展示了强大的实力,江南士绅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p>

除了官场中人,一般的士绅百姓并不关心朝廷里的**斗争,楚军不断收复失地,凶名赫赫的八旗兵不断被消灭,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口口相传之下,楚军被不断神化,汪晟之所以能够迅速攻占苏州府和嘉兴府,很大一个原因是得益于熊立春和田雄的反正,老百姓们却根本不管这些,都把楚军夸成了天下第一强军,比八旗兵厉害得多,只要他们留在江南,就不怕鞑子再打过来。</p>

包括汪克凡在内的楚军高级将领,还被拿来和本朝开国名将相比,到底谁是徐达,谁是常遇春,在酒馆茶肆中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论。这其中,关于汪克凡的争议最大,只以本朝名将相比还无法表达大家的景仰之情,贩夫走卒对《三国演义》更加熟悉,有把他比作吕布的,还有把他比作诸葛亮的,赵云和周瑜也不时被人提起,但下意识的,很少有人把他比作关羽。</p>

高层的**斗争,他们不了解,不关心,但武勋和文官之间发生了大论战,双方这些天吵得天翻地覆,他们多少也有所耳闻,知道汪克凡不是忠义无双的关羽……隆武帝和汪克凡有矛盾,是一则非常吸引眼球的**八卦,在官场民间飞快地扩散着,有些人虽然只知道片鳞半爪,却忍不住要在亲朋好友面前卖弄一番,一二三,三二一,头头是道地分析一遍,看你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样子,心里爽的不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