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神迹不神1(第1/3页)
作品:《回到宋朝当贤王》各寺的僧侣以为没有了智权讲经,剩下的三位大师,智武是武僧,修习罗汉行,没有资格讲经;智博生性淡薄,不喜与人争辩,要是讲经自然落了下风;你说还有一个智光?</p>
呵呵,智光的那些伎俩,骗得过外人,可在这帮僧侣眼里,都是一个山上的狐狸,你讲什么聊斋啊?</p>
于是乎,这些僧侣们各个摩拳擦掌,打算在这场法会上大出风头、力压群僧,真所谓是利令智昏。四大寺的优势和缺陷在哪里,他们自己比外人更清楚,要是没有完全的把握,他们会让智权辟谷这么久么?那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p>
这几天的讲经,智光大师就一直稳坐上首,面对众僧的提问,或引经据典或另辟蹊径,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微笑合十就能把问题回答了。</p>
众僧一面心惊一面又感叹智光长老对于经义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几天下来许多僧侣都上火了!</p>
虽说法会一般的百姓忙于生计不会在台下旁观,可还是有三老四少、富商家眷在台下听讲,这些人不像平民百姓,百姓们听不出谁胜谁负,只知道看气势,可在经义上有气势的不一定占上风。</p>
每一段经义过后,台下的人很快就能分辨出谁占了上风,智光大师连续六天坐在上首,未曾被人辩倒一次。这样的事情让台下的人们回去一说,智光大师的风头更胜。</p>
转眼就到了法会的休息日,有些僧侣想借着这一天的休息好好查阅经义,在后半段的讲经中获得一些好处,这么大老远来,总不能灰溜溜的回去吧。</p>
有些僧侣则看出了四大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独领风骚,已经开始和四大寺商议合作事宜,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情况下,法会的“神迹”日到来了。</p>
这天前来观礼的百姓比法会开始的时候要多的多,四大寺的武僧全员出动、青城县的三班衙役也来维持秩序。</p>
智权长老还在高台上打坐,他在高台上带领下面的徒子徒孙一起念诵了一段经文,智博大师穿着大红的袈裟走到中间,他双手虚压一下示意百姓们安静。</p>
“我佛在西川大兴,必将降下大福运与善男信女,佛祖成佛之前在凡间修行,拯救百姓于水火苦难之中,这是我们出家人在世间修行的目的,必须要时刻牢记的。”</p>
打坐的僧侣们齐声曰“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