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阿巴兹的抉择,弃城(第1/3页)

作品:《明末超级强国

为什么挖土堆高?阿巴兹想了一夜,想不出什么什么名堂,只想到对方在上面居高临下的射箭,可是为什么要垒土,做木质的箭塔和吊斗不是更快捷?</p>

其实这就是东西方战争的区别,东方因为统一,人口众多,各种技术发达,重要的城市也差多都是巨型的。巨型城市防御,很多小细节就会被无情的舍弃,因为人员可以弥补细节短缺。</p>

争夺这样的巨城,一切能用的都要用上,挖掘地道,蚁附攻城,火烧,水淹。攻城,守城的器械数不胜数,楼车,床弩,巢车,滚石垒木,金汁铅水……</p>

争夺到最后,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垒土为山,拉高己方的海拔高度,使自己一方的地形更有利。</p>

西方没有出现过垒土为山的战术,主要是因为,东方战争争夺大城,动辄数万,数十万士兵,以及数不清的民夫投入战争。比如襄阳之战,蒙古,南宋双方投入近百万,争夺三十八年。</p>

而西方,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城邦林立,这些城邦各自为战,大量的城堡出现。结果就是版图支离破碎,很难统一在一起。他们之间互相攻打,形成类似春秋时期的情景。</p>

常年战争,欧洲的人口萎缩到一个可怕的程度。没有足够的人口,形不成巨型城市,当然攻防战中的垒土为山,这种靠人力堆砌的战术,基本不可能了。</p>

阿巴兹还在城墙上巡查,昨天对方垒土的动机,他没有想清楚是怎么回事,今天看看对方还是不是在垒土,然而他等来的一幕,让他心肝俱裂,再也没有守下去的勇气。</p>

远处的天际线上,一条黑色线条逐渐浓烈,然后成为黑色地毯。这是多少人?他什么时候见过这样多的军队?他只不过是他哥哥的亲兵,并没有参加过多少大战。埃及的民乱,最大规模的也不过一两万人,显然这这支军队比民乱的人,多上许多倍。</p>

城必定是要被攻破的,这一点阿巴兹非常的清楚,只是投降还是逃跑,还是与城共亡?这问题缠绕在阿巴兹的心头!自己是阿巴兹家族的成员,理应为家族的利益着想。但自己是歌姬的孩子,从小备受白眼和欺凌,现在为那个欺凌自己的家族着想?</p>

长大给哥哥做亲卫,可是他出来没有把自己当弟弟,危险的任务都交给自己。这次更加过分,精锐部队被抽走,让自己守这座该死的小城。</p>

投降?不知道大明军队有没有荣誉赎回,自己投降了,家族会出钱赎回自己吗?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只有走咯,带上金银,找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做个富家翁,也是不错的选择。</p>

他是奥斯曼底层人物,没有贵族们的荣誉感,也没有对奥斯曼皇朝热爱可言。加上,阿巴兹没有少接触奥斯曼上层的肮脏,更加对奥斯曼帝国却少了敬意。所以做事情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自己是很自然的,更何况,他能守到这时候,看见再无挽回的时候,才想到废弃,已经难能可贵了。</p>

阿巴兹看着身边脸色明显发白的亲卫队长说道:“看来昨天晚上就应该走的,如果他们不再围三缺一,我们都要死在这里了。”</p>

亲卫队长说道:“我们往哪里走?我们弃城而逃,是要被处死刑的!”</p>

阿巴兹:“我们可以去突尼斯,巴勒莫,罗马,可以去喀土穆!天下这样大,我们有钱,哪里去不得?”</p>

亲卫队长:“这样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