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动员防御(第3/3页)
作品:《安史攻略》华兴趁机道:“既然诸位乡亲都认为本将能担当此任,为备战计,我在石城下达征召令便为合情合法!”</p>
他立刻就下达了第一个征召令,要选尚能充军的人助防,别家每户也要出人、口粮听从安排修缮工事。当着全城的人都说清楚了,石城参军陈文昭也没当场反对,事儿三下五除二就从生米变成了熟饭。</p>
陈文昭只得同意华兴之前提出的法子,他带人去平州置办物资,远离战场保命,留下家仆帮助管治百姓。</p>
那些自称从过军的老头,全是起码五十岁以上的;这地方根本没青壮,青壮也不会被发配到这来,能打战的都被秦铭等带走巡防了。华兴等人只能降低标准选兵,挑那些看起来岁数不是七老八十的人,走路比较利索的、精神好些的。选了半天,得七十人。</p>
这些老卒还从家里刨出早不用的破铜烂铁甲胄,聊胜于无,有的还有兵器。陈文昭走之前总算大方了一回,把自己的盔甲、剑、弓奉献出来,只是有点少——盔甲三副、剑两把、刀十把、弓二十张、箭矢千支。</p>
忙到中午,朱倵提议要约束石城新兵:“当务之急,不仅要将兵员编成行伍登记名册,还应该尽快定军法、明规矩,以便赏罚有所凭据。我写了‘四斩令’,请主公过目。”</p>
抗命者斩;临阵率先逃跑者斩;擅离职守者斩;趁乱公报私仇、欺凌百姓者斩。</p>
简单粗暴又涵盖能预见到的问题,最后一条更是隐隐有长远之虑,华兴道:“军师何不将此四斩令当众诵读几遍,以晓知全军?”</p>
“领命。”</p>
及至晚上,华兴和身边的商议事宜,在场一共五人:卢儁义、朱倵、王靖、杨咨,徐年也开始参与谋议。议定第二道征发令,让每家百姓贡献出铁器送城中铁匠铺。王靖负责集训士卒、朱倵筹办材料兵器、卢儁义和王靖监督构筑工事、徐年负责协调百姓关系。</p>
石城本来就有土夯石砌的城墙,只是年久失修多处坍塌破败——主要是城北,现在征调民夫只是把破败的地方挖土修缮;取土直接用墙外挖壕沟的土、再和上粘土夯实。杨咨的建议是一道墙加一道深沟,沟里用削尖的竹子增加防御;沟外钉上拒马木桩。人力和物资都十分匮乏,只能做到这个地步。</p>
此地北面靠山,山上有树林和竹林,选一到二丈的硬竹,一头削尖,便是长矛。没有铁枪锋利耐用,但也有用处,比实木轻又长,步兵临时对抗骑兵用得上;不耐用一人可以准备好几根,可以给那些助防的乡兵备用。</p>
临时组建的老弱乡兵衣甲不全,老卒们翻出来的甲胄大多都生锈损坏了。于是他们就用木块和竹片钻空,做简易鳞甲补充不全的衣甲,防护不太好,但总比没有好。</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