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河东关勝(第3/3页)
作品:《安史攻略》通常来说,步兵分为三类。一类是“甲士”,即重装步兵,士卒多健壮勇猛,硬盔铁甲齐全,装备重型锐利兵器如戟、戈、矛等;一类是轻装步兵,着皮甲,使用、刀、剑、盾等轻型短柄的武器;一类是“蹶张士”,即弓弩兵,使用弓、弩。</p>
这三千五余兵里最多的是轻装步兵,占了一大半,一千六百人;弓弩兵次之,约六百人;甲士最少,只有五百人。</p>
甲士和轻装步兵被混编在一起,两千多人。弓弩兵、骑兵独立编制,编成了三个营。</p>
华兴亲自下到各部,一个队、一个队的走过去,仔细核实兵员人数,并仔细检查士卒装备,同时仔细询问平日的训练情况。</p>
只是这三千五百余人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上阵杀敌。华兴在关勝部发现了不少白发老卒,一问年龄,老的六十多岁,小一点的也五十多了,铠甲都穿不上、武器都拿不动了,还怎么上阵杀敌?</p>
古代“募兵”分为两类,一类是临时招募,战后解散;一类是长期在役的职业军人。乐府诗唱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说的就是后一种募兵,要塞里那些五六十的老兵也正是属于后者。</p>
不过两者又有不同之处。乐府诗里唱的是一个随军出征、身不由己、想回家而不能回的老卒故事,要塞的这些老兵却是因为家穷,为混口饭吃而留在军中的。“募兵”要给钱的,就是合同工性质,生民不易,与其饥一顿、饱一顿,不如待在军里,还能有个温饱。</p>
各营都有这样的老卒,统计上来,一百多人。当此关头,不合适将之辞退,万一惹得其中有人生冤,反而不美。索性把他们编成了一个屯,负责后勤补给。</p>
安顿好老卒,调查完情况,华兴把旅帅以上的军官叫到一块儿,开了一个小会。开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和军官们熟悉熟悉,一个是大战将至,做个战前动员,激励士气。</p>
关勝说道:“要塞沟深垒高,城墙坚固,兵虽只有三千余,但后方徐无城中大户众多,合其宾客、徒附、奴婢,可得数千人,除此之外,如果不幸破关退守徐无,城中百姓数万,去其老弱妇女,能协防杀贼的青壮亦有万人。外有坚城高墙,内有两万能战的军民。何况要塞兵食有余,军械充沛。”</p>
华兴想了下,问关勝:“兵食有余?现塞中有存粮多少?”</p>
“足够万人吃用半年。”</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