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三年守孝(第1/3页)
作品:《宗明天下》允熥听到这个消息表面上也毫无波动,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夏原吉告退。</p>
但是私底下,允熥很是激动:‘几年以前就定下的对于**的政策终于要施行了。’</p>
允熥不动声色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下边的几位辅官当然也都听到了刚才夏原吉的话,不过他们并没有为此分神。</p>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件事情并不是很关心,大明的大臣对于除了草原上的动静比较关心以外,对于其他地方的动静都不是很在意,反正也影响不到国内什么。</p>
另一方面是因为,允熥对于关于外交的事情一向是自己处理不假手于他人,并且这次主要是李芳远正式请封为国君,更是大臣们管不到的地方。</p>
允熥吩咐小宦官去把秦松叫过来,过了一会儿假做出恭去了侧殿。</p>
秦松已经在侧殿等着了,允熥不等他行礼就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道:“秦卿以为如何?”</p>
秦松思索了一下,说道:“陛下,从前制定的对于**的三策,不是到了施行的好时候了吗?”</p>
“臣现在不知**国内发生了何事,但是今年年初的消息来看,李权知(李成桂)一直宠幸幼子,虽然并未正式册封世子,但是不太像是会在半年之内改变主意的样子。”</p>
允熥若有所思的说道:“你是说,李芳远是夺了李成桂的权位?”</p>
秦松说道:“臣不敢断言。”</p>
允熥接着说道:“若是如此,那咱们可以动作的余地就更大了。李芳远初掌一国,李成桂又夺高丽之国不久,恐怕国内心怀高丽的人也还是有的,他们很有可能生出事情。”</p>
“李芳远一接掌国家就请封国君,怕是也有借助大明声威的想法。”</p>
秦松说道:“臣还是建议只使用之前商议好的前二策,对于**还是慢功夫为好。”</p>
允熥一想也对,若是平时,**都未必愿意改姓朱的,现在内外压力很大,李芳远同意的可能很高,但是也未必太情愿,还是不要再加码为好。</p>
允熥问道:“可知道**使臣是谁?”</p>
秦松说道:“臣刚刚过来,已经着人打听了,名叫金汉老,是李芳远的亲信之首的。”</p>
允熥说道:“那就有和**使臣谈谈的必要了。身为李芳远的亲信,必然是知道不少事情的。”</p>
允熥思索一下,说道:“礼部的郎中、主事之中,并无十分和朕贴心之人。锦衣卫有人在礼部或者鸿胪寺吗?”</p>
秦松苦笑说道:“陛下,洪武末年锦衣卫不兴,朝廷七品以上之官都没有锦衣卫的人。”</p>
允熥说道;“那如何是好?总不能朕亲自去和**使臣说吧。”哪有皇帝亲自谈事情的道理?</p>
秦松说道:“陛下,锦衣卫有一人,名叫杨本,原为太学生。(洪武)二十九年入锦衣卫担任镇抚。臣觉得此人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