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2/3页)

作品:《宗明天下

“陛下谬赞了。贫僧这二年身子比不上过去了。过去一口气能走上十几里地,现在走不到七八里就累得气喘吁吁。不过是如同贫僧这个年岁的老人再老几岁不显罢了。”</p>

“也不是,还是大师身子康健。朕在京城,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将,这五六年来都老了许多,十分明显。”</p>

方正也不知该不该承认,只能坐在椅子上,含混的附和。</p>

“这莫非就是少林功夫的另一个用处?除了强身健体还能保持容貌?”允熥接着说道。</p>

“这,陛下,少林寺自从北魏末年创建,达摩祖师自印度带来印度武学,又结合中原武学创立少林功夫已来,迄今已逾八百年,并未听说过我少林功夫还有驻颜的功效。”若面前的是妙锦或者昀芷,他大概已经开始吹嘘了,但面前的是皇上,他还明确知道皇上并不信佛,还是免了。不过心里开始琢磨:‘要不要回去后对来嵩山上香的香客宣扬?’</p>

“或许是这些年才刚刚改进出来的效果。少林武学虽然创立于北魏末年,但也不是故步自封,也有进步。尤其朕听闻大约在宋代时少林的一位武僧顿悟出了内家功夫,就如同道家的修炼真气一般。或许是内家功夫与某一门外家功夫结合在一起后产生的奇妙结果。”允熥笑道。</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听了这话,方正面上只是唯唯诺诺,但心里却警惕起来。皇上并不信佛,但这几句话却一直在吹嘘少林,吹嘘佛教,到底打的什么主意?</p>

允熥接着说道:“传闻道家的内家真气功夫修炼到极致,就能够羽化成仙,那这佛家的功夫修炼到极致,可能够成佛?”</p>

“陛下,我佛家一向讲究慈悲行善,只有行善之人才能真正明白佛家的道理甚至成佛,与修炼的何种功夫无关。”</p>

“可那些从来不曾信过佛教,但一旦信了就立刻能够成为佛家高僧的人何解?比如六祖慧能。”</p>

“陛下,一来,佛家有顿悟之说,一人即使之前从未信过佛家,也未曾听过佛家的道理,可一旦顿悟就能超过世上十之八九的僧人。二者,”方正顿了顿道:“佛祖或菩萨有时也会下凡传播佛理,适才皇上所言的人或许就是佛祖转世下凡。”</p>

“原来如此。”允熥这么说了一句,低头沉思起来。他沉思的时候方正一动不动的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着允熥之后的吩咐。</p>

允熥一边想着,还一边写写画画,方正偷偷瞟了一眼,瞧见纸上画了一个圆球,又有很多不认识的符号,比如‘v’等,心里纳闷但也不敢问。</p>

过了将近半个时辰,允熥才收起笔,将纸折叠起来放在身上,问起了佛教的道理来。</p>

“陛下,我佛家讲究真如,佛性,认为天下万物皆有佛性,只是未曾开悟,所以不能成佛。《大般涅槃经》有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身中,无量烦恼悉除灭己,佛便明显,除一阐提。’《大般涅槃经》又云:‘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成,以为见故,不能得成三藐三菩提。’”</p>

“由此可得,只要众生修习佛法,心怀慈悲、日行一善,就能让本心之中的佛性显现出来,若功德足够,就能成佛。”</p>

“另外,《北本涅槃经》有云……”方正十分尽心尽力的为允熥介绍起佛教经典及理念来。</p>

允熥虽然不信佛,但被他这一通理论说的也有些晕乎,心下暗道:‘怪不得佛教能够从印度分南北两条线向东传教,确实有过人之处。’</p>

‘那天方教却能够追着佛教的**后面一路也向东传教,将许多原本佛教的地盘变成天方教的地盘,期间虽有刀兵,但仍旧是以传教士巧言令色迷惑各国贵族百姓为主,可见天方教更加不可小觑。十字教能够在西方与天方教相持,虽然败退的时候居多,但也必定不凡。改日还是了解一番。’</p>

‘也足可见朕的盘算就是很有必要的了,必须让佛教重新强大起来,不然即使占了西域,甚至清除了当地的原住民,也禁不住天方教再次从西面的渗透。’</p>

下定决心的允熥一面决定回去后想方设法找来一本《谷兰经》研究研究,一面抬起头笑道:“方正大师对佛经钻研的如此深刻,当世能比得上大师的人也不会有几个。”</p>

说到对佛经的钻研,方正自得的捻着胡须:“陛下,贫僧之所以能够成为少林寺主持,就是因为贫僧在全寺方字辈的僧人中对佛法钻研的最深,所以上一辈的师叔师伯们将少林寺交给了贫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