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分歧(第2/3页)
作品:《大唐李承乾》“克明,听懂了麽?”李世民带着淡淡笑意询道。</p>
“术业有专攻,臣只听了个大概,虽不知这水泥具体模样,但心中且有一个疑惑。”说到这儿,杜如晦朝着李承乾询道:“殿下,既然船只是用来与高句丽交战,那麽战船应当比寻常渔夫的船只长上许多,然普通木船尚且需要木梁卯榫连接以此达到船体结构稳固,单靠着殿下适才所说的水泥就能保证船身的稳健麽?”</p>
李承乾咬了一口石榴,含糊不清的回道:“这也简单,咱们弄些细长的铁柱子,然后让能工巧匠将这些细长的铁柱子制造成一只钢铁船骨,最后将水泥、沙子、水调和出的胶体填充至骨架内即可。”</p>
“这?”</p>
尤见杜如晦眉头紧锁,许还是不知其意,李承乾索性放下手中剩下的半颗石榴,道:“其实原理很简单,就像人一样,人之所以能活动行走,离不开体内的骨骼支撑,倘若没有骨骼的支撑,即便血肉再强硬,即便皮囊再积厚,也经不起风吹雨打。船骨的道理亦是于此,用钢铁打造船身框架宛如船体多了不少骨骼,这样可以保证船只的稳定性及刚性,再与水泥调和出的胶体相互结合,普通木船哪里是其对手,绝对是水中之猛禽般存在。”</p>
听完李承乾的一番解释,在场之人其实还是没听个明白,可碍于脸面又不好意思再次追问,不过瞧他一脸认真,应当所言非虚。</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呵,水中猛禽。”李世民深吸一气,正色道:“乾儿适才所言当真?”</p>
“嗯”见老爷子一脸认真,李承乾郑重点点脑袋,“若阿爹不相信,乾儿可于渭水旁试验制一艘战船。”</p>
“哈哈,如此一来,甚好,倘若那战船真乃水中猛虎,何愁高句丽不灭?”李世民的笑声很爽朗,回荡于甘露殿漆红的脊梁。</p>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于众人面前袒露心声,魏征听闻后募然一惊,原来天子也想攻打高句丽,当即道:“陛下,高句丽万万不可攻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说近年来我大唐出兵必胜,但万一出师高句丽失利呢?一旦失利完全有可能重蹈前隋覆辙,愈想发兵报复,愈报复不了,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直接影响大唐之安危哉。”</p>
许是李承乾的一番言论让长孙无忌有了些底气,故而他很阔然上前,驳斥道:“玄成莫要长大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往昔杨广三征高句丽败北主要还是大隋内部原因,而今我大唐日益鼎盛,国泰民安,根基稳健,难道还要忍受东夷宵小的盛气凌人?”</p>
魏征横眉道:“哼,且因近几年大唐的风调雨顺就沾沾自喜?贞观二年京师大旱,人间处处见白骨,妻离子散,卖儿卖女,所见尽是地狱之景。你难道忘记了,那年城外的树皮都给吃个干净啊,这天下好不容易来的太平,为何总要发动战争?隋末动乱,中原人口锐减,而今大唐不过一千万户,这些年大唐对外战争的确赢得精彩,可那也是我大唐将士用血肉堆积出来的功勋,征求不已,穷兵黩武,百姓不堪,好战必亡,难道你还想让天下百姓遭逢乱世?”</p>
说到最后,魏征双目犹如牛眼,脸红脖子粗,竟将长孙无忌驳斥后退数步。</p>
募然受魏征的长声质问,长孙无忌亦是气上心头,怒道:“总将太平及苍生挂在嘴边,那太平难道靠祈福许愿就能实现,还不是需要将士浴血奋战?太平的背后就是杀戮,人口锐减,咱们鼓励生育便是,而今那群跳梁小丑于我大唐门前耀武扬威,咱们忍气吞声,那麽他日这群贼人更会得寸进尺,吞灭新罗,染指辽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味地追求太平,这乃是懦夫所为,难怪那些武将素来瞧不起吾等文官,就是给你们这群胆小的腐儒所殃及,哼,我长孙无忌耻与于尔等为伍。”</p>
“长孙无忌我看你就是个疯子,你这是要将大唐毁于一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