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圆明园(第2/3页)
作品:《新列强时代》当然,有些话只能憋在肚子里却不好出口。</p>
皇家之人什么脾性他清楚得很,说是过河拆桥翻脸就不认人的无情之辈都不过分,城外那片皇家园林是什么来历,真要是被洋人洗劫一空那后果真就不好说了,就算吴可有保护京城不失之功都没用。</p>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之广实难想象。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堪称人工奇迹。</p>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p>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p>
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p>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p>
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p>
而在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p>
而“圆明园”又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p>
也就是说,圆明园在康熙时期便已时间皇家园林。</p>
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p>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p>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p>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p>
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p>
圆明园来历如此之大,又是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所创,作为后来皇帝咸丰帝可不敢让这处园林出丝毫差错。</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而且圆明园不仅是座供皇室中人休憩游玩之所,其中更是收集了无数天下奇珍异宝,每一件拿出去几乎都是价值连城。</p>
要是圆明园出了事,光是经济损失就足够咸丰帝心痛好一阵子的了。</p>
不仅如此,康熙初年修建圆明园时,此园可是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p>
单单就这份匠心和手艺,其价值便不可估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