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悄然(第2/3页)
作品:《新列强时代》随着来自美国的铁轨和机车不断运抵琼崖,从昌江矿区延伸至北部湾码头的铁路,经过一年多时间修建足有四十来公里长,距离北部湾码头还有十五六公里路程,目前正在加紧抢工修建。</p>
与此同时,琼崖道台衙门再次招募数千青壮劳力,原来的铁路工程部队一分为二,补充大量新手以老带新模式顺着已修铁路再开一条铁路修建路线,形成正规的铁路双轨模式以方便以后的货物运输往来。</p>
除了大修铁路外,昌江北部湾昌化码头的修建工作也没落下。总督衙门为此特意从工程部队抽调一千精壮劳力,还是有码头施工经验的那种,通过一个季度不停的忙碌终于完成了一个小型货运码头建设。</p>
昌化货运码头第一期工程完成的同时,位于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码头第一期工程也同时完工,如此一来从昌江铁矿到广东最近的海路交通已经完全打通。</p>
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为铁矿所在昌江带来巨大商机。以矿区为核心的二十里范围里,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矿区为核心的商业带,兵器以几快速度正在向歪迅速扩张,波及人数和银钱流通数量一涨再涨。</p>
因为商业的繁忙带来了通讯方面的极大需求,由官府设立的邮局驿站在矿区迅猛发展的势头面前有些跟不上形势。琼崖毕竟是个与广东隔海相望的巨岛,因为交通工具的缘故通讯方面很有些不方便。</p>
矿区所在昌江县位于琼崖道的西北部,依山面海距道台衙门所在琼州府一百九十六公里,而从琼州府到雷州半岛最近的徐闻又有近两百里海路,交通和通讯又多不方便可想而知,于是电报便闪亮登场。</p>
众所周知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莫尔斯码。</p>
当吴可无意中知道此时电报已经发明出来,并且在欧美各国得到应用之后,二话不说通过十三行伍家的关系,从美国采购两套电报收发装置,以及数十公里之长的专用电报线。</p>
为了培训大清自己的电报人才,吴可还特意通过招募以及花费请老师等方式,或直接花大代价从列强本土高薪聘请,或高价从不远万里跑来东方淘金的人中淘换电报专业人才,总算花费几个月时间培训出了自己的收发报人员,而后便亲自画图在矿区与临近的昌江县衙搭建电报线路,以及收发报装置。</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当一干土憋官民见识到电报的好处和便利之后,接下来电报在琼崖各重要地段铺设便毫无阻力,只需沿着官道树立支撑木杆,理论上只要电报线路够长便可通到任意角落,当然实际情况不会有这般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