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商讨(第2/3页)

作品:《新列强时代

总之,李鸿章听到了太多有关两广的传言,特别是他剿捻功成之后,又被朝廷调往贵州平息苗乱,率领手下淮军将士路过湖南时,听到的消息更多。</p>

可惜的是,他带人从湖南进了贵州,并没有通过广西这条道路,否则他便可以好好验证验证传闻是否有误。</p>

尽管没有进入两广境内亲身感受一番,但李鸿章也暗暗震惊与两广商业势力的强大和恐怖。</p>

别的不说,他手下淮军的一应军需补给,几乎全部来自于广西方面采购供应,单就这一点便可知两广经济之繁荣。</p>

像是临时军用帐篷,这玩意对于在贵州山区平叛作用极大。一座可供八人居住的军用帐篷,收拾起来不过十来斤的一个大包裹而已,区区一位战士便可轻松携带方便之极。</p>

还有那劳子饼干和罐头之类的吃食,也极受军中将士喜爱,就连李鸿章尝过之后也连连点头说好。还有那按斤制作的炒面,对于时常需得山地行军的淮军而言,简直再适合不过。</p>

还有包扎伤口之用的白纱布和酒精,都是以前闻所未闻的玩意,全部都是后勤部门从两广采购迩来,可见两广‘工业’实力之强。</p>

最让李鸿章吃惊的是,两广甚至还能给淮军提供一部分火,枪以及弹药补给,虽说价钱不菲但比之从洋人手里采购,却是要便宜不少。</p>

种种迹象表明,两广方面的实力非凡,起码李轰章就有些看之不透,根本就生不起多少比较之心,差距实在太大了。</p>

当然差距大归差距大,但李鸿章却没有多少沮丧之意,他相信等自己当上天下九督之一时,用不了多少时间便能追上两广的脚步,他有这份自信。</p>

原本以为不会有交集的存在,没想到却在同治九年冬送来亲笔书信,请他帮忙在朝堂上摇旗呐喊。</p>

李鸿章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将身边几位心腹幕僚招来商量对策,看是否答应两广总督吴可的请求还是不答应的好?</p>

为了这事,其手下心腹幕僚分为两派争论不休,吵得脸红脖子粗差点撸袖子上演全武行。</p>

一方认为不必理会这茬,淮军虽说已经自立门户,但与湘军依旧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以两广总督吴可与湘军主帅曾国藩的关系之恶劣,作为曾国藩学生的李鸿章不应该胳膊肘往外拐。</p>

再说了两广总督请李鸿章所做之事风险可不小,吴可有胆子跟法国人叫板,朝廷可没这胆子。要是战事顺利倒也罢了,可万一要是战事不顺的话,朝廷怪罪下来李鸿章这位摇旗呐喊之辈也讨不到好去。</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另一方自是极力鼓动李鸿章答应这事,正如两广总督吴可在信上所言,法国人狼子野心万不可让他们得逞,要知道安南位处大清西南边陲地理位置极其关键,要是被法国人轻易得手,以后大清西南将永无宁日。</p>

眼下既然两广总督吴可有胆子有底气跟法国人叫板,又写来亲笔信请李鸿章帮忙摇旗呐喊,于公于私李鸿章都应该给这份面子。不说考虑全局之类的官话套话,单单淮军大部分将领出身淮北,李鸿章就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感受。</p>

这话就太重了,说的李鸿章脸色狂变直吸凉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