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惊讶(第2/3页)

作品:《新列强时代

作为朝廷洋务派重量级大佬,同时又身在贵州山区剿匪,李鸿章自然很容易搞到两广的官方报纸,对其同样赞不绝口。</p>

李鸿章这次是调任直隶总督,接替老师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那挡子破事。</p>

被朝廷和尚在病榻上的慈禧太后狠坑了一把,一时名声扫地的曾国藩进退两难。在这个万分尴尬的时刻,曾国藩选择了后退,他也看出来了朝廷对他工作能力的质疑,随即上奏说身体不好,要求另外选人处理天津教案。</p>

确实,这样大的压力让曾国藩的健康每况愈下,眩晕、呕吐成了常事。正好朝廷也想换人。李鸿章成为接任者的不二人选,很快他收到了转任直隶总督的上谕,而曾国藩却调任两江总督。</p>

这个安排很合适,反正两江总督死了,正好没人接替,再说曾国藩对两江地区比较熟悉,去那里是个很好的选择。</p>

曾国藩背负着历史罪人的大山,离开了天津,而剩下的事情由李鸿章负责处理。其实李鸿章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处理意见已经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他能做的就是在细节上再讨价还价。</p>

李鸿章外交能力堪称清朝末年最强的,无怪乎他执政后期外国人视他为“无冕之王”。法国已经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处理教案事件也是能快则快,李鸿章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他的斡旋,俄国人松口了,只要求经济赔偿,并不要求抵偿人命。</p>

这样,死刑犯的数量从20名减为16名,捡回了几条中国人的命。而在对犯人行刑的时候,李鸿章的“痞子工作法”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偷偷派人将原来关押的16个死刑犯,顶替了被判死刑的人。</p>

这招儿可是够绝的,反正洋人也不知道判的具体人是谁,只要人头砍够就行了。别看这都是些“小动作”,可给李鸿章带来了不错的口碑。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后,不久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一步一步走上权力的顶峰。而曾国藩却从此背上沉重的包袱,两年后抑郁而死,终年62岁。</p>

因为跟洋人打了不少交道,所以特别关注来自列强本土的消息。</p>

普法战争他知晓,那还是通过俄国人才得知的,可具体情况就不甚了了拉,没想到却从广州的报纸上看到了战事详情,同样对新近在欧洲崛起的普鲁士震惊不已,不知道何时冒出这么一个强大国家。</p>

也是通过两广发行的〈广州官报〉,李鸿章才了解了远在欧洲的普法战事详情。普军动员计划周密,由铁路运输部队,至去年7月底已于边境集结3个军团约47万人,火炮1584门。</p>

1870年8月2日,法军以3个师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无有力的作战行动,仅同敌人前卫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接触。普军旋于1870年8月4日转入进攻,越过国境。</p>

法军在边境地区不利的阵地上迎击普军的进攻,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军团以10倍之众在维桑堡会战击败法军杜埃将军的师(1870年8月4日),法军死伤23%、1870年8月6日两军在沃尔特再战,法军重骑兵发动勇猛的冲锋,但普军卡尔·腓特烈亲王的第二军团有13万,重创麦克马洪元帅的第1军4万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