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入辽(第2/3页)
作品:《行走大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精通汉语,但平日里很少说,反倒他多次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学“汉儿之弱”。</p>
因此,即便受汉化影响很深,契丹人依旧保留了尚武的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接伴使身上仍旧挎着武士刀。</p>
“谢韩医证称赞,萧某只是一接伴使,英武之气乃是我大辽勇士每人必备的,反倒是韩医证你面如冠玉,一表人才啊。”</p>
除了有祭奠国信使、吊慰国信使、贺登位国信使之类的职务名称之外,双方为了迎接你来我往的大使,专门都设置了接伴使,迎伴使。宋朝大使到了驿馆休息时候也有专门的人陪伴,这叫做馆伴使。</p>
“长相乃是爹娘所赠,一表人才也是要有真才实学为宋辽的和睦所献啊,韩某倒是看萧统领的容貌甚伟器宇轩昂,真有贵国武士之风啊。”</p>
“过奖过奖……”</p>
“二位将来全都是前途不可限量,咱们是不是边走边谈,这就出发上路吧?”杨喜在旁边赶忙制止住萧元佐继续答话,看着二人在寒风中你来我往的打嘴炮玩,杨喜有点抗不住了。</p>
两边众人都在等着呢,这草原上的寒风凌冽的,刚从暖烘烘的马车里钻出来就站在这寒风中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称赞,这何时是个头儿啊?</p>
那边萧元佐其实也是苦不堪言,“有完没完?所学的词句全都掏出来用上了,再往下说就没词儿了!平时迎接时候双方都是谦虚称赞一下就赶紧出发上路了,这次说一句人家跟一句,这那能有这么多虚头巴脑的称赞之言啊?”他哪是这销售出身的韩清的对手?</p>
路振听了杨喜的话便颔首点头称善,赶紧赶紧,上车走吧。</p>
众人这就赶忙站好队伍一起朝着驿馆出发而去。</p>
张原和陈冰都是站在杨喜身后不太远的地方,趁着队伍启动的时候张原悄悄对陈冰说:“要不是杨副使拦着,我敢打赌韩承事接下来会夸夸这萧元佐的马雄武高大,然后就夸夸他的刀闪亮锋利,保不齐还能夸夸他们的队伍整齐有序。”</p>
队伍开始慢慢的随着萧元佐的迎使队伍行走,辽国这边士兵包括萧元佐一路上边走边好奇的看这奇怪的马车:居然不是木质的轮子,轮子都是被一根根钢条支撑在中心转抽上,马车外面还伸出个筒子不断冒着热气。</p>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马车是四个轮子的,遇到颠簸或者上坡时候,明显比别的马车行进速度要快要省力。</p>
萧元佐留心许久忍不住便问路振这车的由来,路振说不清楚这车的原理,便让萧元佐找后面那辆马车去问韩清,杨喜此时和韩清孟宪奎正在聊天扯淡。</p>
其实杨喜乃是中亮郎,正七品,比起韩清的八品要高,但是大宋自宋太宗杯酒释兵权之后施行的是重文轻武,这就逐渐的导致武将地位越来越低微于文官,所以虽然杨喜官职高于韩清,但是还是低眉顺眼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