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曾到处故地使人嗟(第2/3页)

作品:《行走大宋

他从北京开车到了张弓,恰巧碰到这一幕,于是后面发生的事儿让他十分的无奈:卖家说破大天也不愿卖自己家里的那古家具了,原因是天龙现身,家里的老物件需要给镇宅子!</p>

虽然家具没买到,但是游走于张弓时候这里也有很多各种传说让他称奇不已,据说刘秀躲藏起来的东侧坑塘里**乱叫,刘秀好言相劝莫让**再叫,从此之后桥东侧坑里的**不叫唤,只能见到**肚皮鼓动,却听不到叫唤的声音,直到现在也是如此。</p>

韩清此时走在张弓的镇子里,回想着自己的前世,有些唏嘘。看到前面的运河,上了桥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自己站立的这座桥叫做广济桥,这河名字叫张弓河,也叫废黄河。西接洛水和汴水,东通淮河和泗水,河宽里许,水深数丈,流水湍急,舟船如织,来往如梭。</p>

“远处有一座桥叫做卧龙桥,当初是刘秀藏身所在,小官人可以空了去看看。”路人告诉他。</p>

“早知道就走水路了,从东京城坐船到这边,也免得受那颠簸之苦。”韩清自言自语的说道。</p>

等他回到客栈,和众人问起这事,矛弘义等人都是苦笑不已,这些人都是北方人,旱鸭子在水上押纲,那就纯属找死呢。</p>

众人第二天继续赶路,又走了三四天的时间终于到了应天府,在进入应天府时候众人和韩清分离,韩清好生叮嘱了众人一番,并着重提醒李克,那爆竹武器不可随意乱用。</p>

他和游明在应天府书院附近找了个客栈先住了下来,休息了一天之后就去了书院。</p>

书院很好找,其他着名的书院都是在寂静深山之中,而这应天府书院却是处于繁华闹市之中,当时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p>

到了书院门口,找到门口处让看门的童子帮着通报一下这里的执事,并递上了封口的一封信以及一张推荐函。</p>

封口的信是刘承珪写好了的,至于推荐函则是皇帝身边的秘书,知制诰杨亿所写。</p>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头戴方幞头巾,身着浅灰色衣衫的男子走了出来,看到游明和韩清站在书院外就问道,“哪一位是韩清?”</p>

“我就是韩清。”他急忙拱手施礼道。</p>

“请随我来吧!”那男子带着韩清就往书院里面走去。</p>

“我是这里的执事,姓姜。你以后可以称呼我为姜执事即可。”那男子边走边说道:“今日看到京中刘大官的信,着实令我等惊奇不已。”</p>

“哦?不知姜执事惊奇所为何事?”韩清不解的问道。</p>

“刘大官从未推荐过任何人来这应天书院,说起来还欠刘大官好大的人情,因为他也曾经捐赠过经费给书院。”</p>

“哦?刘老官儿还有此等令人敬佩之举呢?”韩清禁不住对这刘承珪也高看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