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赴豪宴,正恁凝愁(第2/3页)
作品:《行走大宋》“拼死吃河豚”是很古老的一句话,这话的意思不是说努力的去吃河豚,而是说吃河豚是在用自己生命在赌。因为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眼球、血液,浑身上下都有毒,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食物中毒。</p>
明明知道这玩意稍有不慎就能让人翘辫子,吃货们仍趋之若鹜,就是因为这种美味有着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河豚肌肉洁白如雪,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富含蛋白,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江浙一带就盛产河豚,当地人也喜食河豚。</p>
因为吃的河豚太多,所以吃的经验也慢慢变得丰富起来,江苏某些地方产生了吃河豚的文化--不吃母鱼。这倒不是说给河豚的孩子们留条命,而是因为雌河豚肚子里的籽有剧毒,不吃母的是尽量减少中毒的概率。</p>
那么王从益所说的“门道”,就是要说吃河豚的一些规矩:</p>
一是吃河豚不请客。吃之前只是事先通知一下亲朋好友,如果有不怕死的,愿意来就来。这个习俗是担心因为吃河豚摊上人命官司。</p>
二是来吃的人要给钱。接到邀请前来赴宴的人,多么亲多么铁的关系的人,在动筷子之前都要象征性地放几个钱在桌子上,然后才大吃大嚼。这个习俗的意思代表河豚是自己拿钱买来吃的,如果吃的伸腿瞪眼双腿笔直,与主人无关。</p>
三是开吃的时候主人不递筷子,甚至也不准备筷子。开始吃河豚的时候,主人只是将一把筷子放在远处的桌子上,谁要吃谁自己去谁拿筷子,而且自己去取筷子的人也是只给自己取,不会帮旁边的人取。</p>
四是厨子先吃。吃完以后没有挂掉,众人才敢吃。</p>
五是主先客后。厨子吃完,主人也跟着吃,都没有翘辫子的话,众人那就可以放心的吃了!</p>
六是吃河豚时候不喝酒。因为假如河豚有毒,会与酒混合发作更快。喝了酒后倘若醉酒,不知是喝大了还是中毒了,无从判断,反而耽误了解毒。</p>
七是吃完河豚以后不睡觉。因为睡着了分不清是不是死球了。</p>
众人吵吵嚷嚷初步定在后天下午,一起来吃河豚。</p>
晚上他和太婆聊了聊自己最近的打算,太婆听了之后也不置可否,只是说清哥你是家中唯一的男人,你自己拿决定吧。</p>
因为他这些天与身处朝堂上的吕夷简聊了聊,这才明白自己被冯拯差点给阴了。他是走的文官路线,现在进入了尚书省,距离东西二府看着比较近,可是却极其难以跨越过去。枢密都承旨是大宋最高军事机构里面的一个职务,这也算是打上了一点武人的烙印,除非是位极人臣,否则在这里慢慢混下去,就会从中央到地方,逐渐的进入了武人行列。而整个大宋是重文轻武的,这谁也看得出来。</p>
但是好在官家没被冯拯所左右,而是让自己有了学事司这个差遣,那么这就可以有足够的筹码叫板,不过前提是要把这国子监大小事务全都扛下来。</p>
他和太婆说的就是关于投入很大精力到国子监的问题。太婆听了之后并未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不停地逗弄着孩子。他看到太婆很是喜爱这个契丹婴孩,就没提孩子让紫鸢来抚养的事。</p>
现在紫鸢已经搬进了新的住处,就在韩清宅子旁边,两家成了邻居。</p>
紫鸢也知道韩清的为难,就没再提这事,只是时不时的来家中看望太婆,更多的时间则是逗弄着孩子。不过她告诉了韩清一个足够劲爆的消息,那伙刺客自从在汾州时候以后,死的死伤的伤,然后转道西京,后来在京郊发现了行踪,其中有俩人换了便装之后进入了一处丝绸店。而这丝绸店是王钦若手下的产业。</p>
起初紫鸢凭着自己的直觉,感觉刺客是和顾若兮有关,因为刺杀了韩清之后得利的就是她,然后根据自己的情报线索,推测是戚氏和顾若兮结盟,由冯拯派人刺杀。</p>
韩清听到这话很是不以为然,他认为顾若兮没这个胆子。至于戚氏,他还真拿不准。所以这个推测让他埋藏在了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