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第3/3页)

作品:《行走大宋

此时的寇准在朝中已经是形势大好一片。因为在寇准的手下,皆是能人。先是丁谓,曾经是三司使,大宋的钱袋子。然后是林特,现在已经是从吏部侍郎变为了尚书左丞,玉清昭应宫副使。然后就是李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然后就是千古学霸第一猛人王曾。</p>

中国历史上,自隋唐开创科举制以来,能够在州府(明清之后为省)组织的乡试、礼部组织的会试以及皇帝亲自组织的殿试中连中三元(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读书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在“连中三元”者当中能够实实在在地在一年之内“连”中而不是隔几年“中”一次、并且最终成功登上宰相位置的,1000多年科举史上仅有王曾一人。</p>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氏(现在的山东省青州市)。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王曾参加礼部组织的“省试”(唐宋元称“省试”,明清称“会试”),又高中“省元”。趁着王曾参加殿试之前,当时的圣相李沆急急忙忙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曾。而同样有嫁女意愿的另一位宰相吕蒙正,本想等殿试之后再提亲,结果晚了一步,王曾已然定亲,令老宰相吕蒙正后悔不已。</p>

咸平五年三月十二日,王曾参加殿试,以一篇《有物混成赋》,再次拔得头筹,高中状元,实现了一年之内“连中三元”。大中祥符六年,三十六岁的王曾当上了翰林学士,在宋朝,这个职务距离宰相的位置仅有一步之遥。在他三十九岁的时候,升为参知政事。</p>

此时在寇准的手下,这几人也是踌躇满志,打算撸起袖子好好大干一场。</p>

但凡在官场上混的人,一定要站队,谁若是想做个墙头草,在这里几乎不太可能。</p>

蔡齐看到寇准的前景如此乐观,就来找韩清商讨一下,看看是不是要往寇准方面靠拢。虽然御史台和宰相一直是死对头,但是有些事就是可以变通的。比如韩清在当殿中侍御史的时候,每次要做风弹月课的时候,都是和人家打好招呼。</p>

现在老寇风头这么健,要不要也把你做殿中侍御史的那套做法故技重施?</p>

韩清笑着摇了摇头对他说道:“寇相公现在正在准备大施拳脚,可是我不敢确定能不能走得远!”</p>

“此话何解?”</p>

“子思你可知道丁谓被世人谓之五鬼之一,还有另外一个绰号叫什么吗?”</p>

“鹤相!”蔡齐笑着回答道。</p>

“不错。”韩清也笑道:“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的后裔,在自家的园林里特建有仙游亭、仙游洞,他好言仙鹤,任玉清昭应宫使时,每次醮祭,即奏报有多少多少仙鹤舞于殿庑之间,被人讥为‘鹤相’!”</p>

丁令威,中国道教崇奉的古代仙人。</p>

“此事被民间传送,多有笑谈耳。”蔡齐摇了摇头说道。</p>

“子思你要知道,有些时候在背后说人的任何话,都有可能被传到当事人耳朵里。无论说与不说,经过好事人的曲意,恐怕好话坏话都是起不到什么好作用。”韩清抚着下巴想了想说道:“寇准在永兴军做知军的时候,曾经宴请宾客在户外,远远看到一群乌鸦飞过,寇准就长叹一声对着众人说道‘如果此时丁谓在,定会说这是一群仙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