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改元,堂下语喧喧(第2/3页)
作品:《行走大宋》俩人都没再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因为都知道这两个字的含义。“天”字可以拆开理解为二人,圣那就是圣人了!天圣,即为“二人圣”,明白无误地以官方身份宣称这时的宋朝天有二日、民有二主,每个人都要明白,朝堂之上垂帘后面坐着的那两个人,主事的是谁!此时皇太后与官家共同执政,这个时期的人们有时候习惯于把官家和皇后称呼为圣人,所以“天圣”二字符合的太贴切了。</p>
刘娥大喜,将韩清着实的夸了一顿。她看到韩清的神情有些怏怏地,明白他还在纠结钱庄之事,就笑道:“那钱庄之事,你仔细考虑一番,现在如果把钱头子停了,恐怕对你没什么好处。现在有皇家作为后盾,群狼恶虎虽然想吃,但是不敢动弹。如果你真的能对付得了群狼,老身现在下令就让钱头子停止。”</p>
“徒儿知道师傅的一片苦心。”韩清拱了拱手说道。</p>
“罢了,老身知道你心里委屈!”刘娥笑道:“你进宫献了这做面条的宝贝,能让前方将士改善一下饭食,也算是一件功劳,老身会给你补偿的。”</p>
“谢谢师傅。”韩清拱了拱手,就退出了大殿。</p>
三日后,参知政事冯拯提议,韩清为大宋将士着想,特制造出面条道具,品级提升一级,太后允之。</p>
韩清告身发了下来:除给事中一职,改迁为太子詹事。</p>
此官职从名字上看是与太子有关,其实这个官职名称自秦代就已经开始了,演绎到后来就成了官名。现在韩清的官职是叫这个名字,并非仅限于为太子从事,况且现在的哪有什么太子,官家才是刚从太子晋升为皇帝,而且这个皇帝还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毛孩子而已。</p>
太子詹事,从三品,掌三令、四率、中庶子、庶子、洗马、舍人等官,说更确切一点就是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以及文学侍从。</p>
韩清之前的官职是给事中,虽然偶尔能看一下朝廷下发的诏令,但是基本上很少有宫中事务可处理,因为这个时期的官职仅仅是一个品级而已。换句话说,奖金、岗位津贴、劳保等福利措施比之以前有变动,司级干部待遇提升了而已。</p>
家中诸位娘子听到这个消息,为之祝贺一番。</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不过韩清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裴家的人现在开始换了打法,不再往开封府跑,而是专门找了驵侩(驵zǎng,三声)来与他每天商谈。</p>
现代商业社会,出于建立复杂的交易与合作关系之需,市场便产生了专业的经纪人、介绍人、代理人、公证人、担保人等商业中介。在宋代,这些商业中介服务由一个庞大的“驵侩”提供。</p>
驵侩,即人们常说的牙人,以说合双方交易、抽取佣金为本业。宋代牙人的活跃程度是空前的,几乎任何一个涉及到交换的领域,都有牙人活动的身影,牙人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细化分工,趋向于专业化。如买卖、租赁房屋有“庄宅牙人”,类似于今日的房地产中介。</p>
现在来找韩清掰扯的家伙叫高庚,乃是一个“揽子”。揽子也叫揽户,是驵侩中的一种,这类人专门与税收打交道。有宋一朝,代理缴税业务是合法的,朝廷官府给从事税务代理的“揽户”发放“身牌”,作为揽税的从业资格证书。税户纳税,可以自己交给官府,也可以委托给“揽户”代理。“揽户”的声名不大好,经常受到勾结胥吏、盘剥税户的指控,但尽管如此,许多税户似乎还是愿意委托“揽户”代为缴税,“仓吏要民,民愤之;揽子(即揽户)要民,民甘之”(刘子翚《屏山集》卷二)。显然,这是因为胥吏的剥削更加厉害,两害相权选其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