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敌情险恶(第2/3页)

作品:《盖世唐皇

长孙无忌闻言不禁微惊,面上显露出了一丝凝重之意。</p>

大业元年三月,天子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又称汴河),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至江苏盱眙止,沟通黄河与淮河。</p>

大业四年,天子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起洛阳,北通涿郡(北京城西)。</p>

而为了便利于打通运河,工部前后数年间,造民用墨甲四十万尊,交由河工使用。</p>

不过自天子继位以来,朝廷屡兴大役,先是营建东都,后又起数十万大军征伐吐谷浑,百姓早就不堪其扰。加上官吏的盘剥凌虐,导致许多河工苦不堪言,纷纷逃亡。</p>

而其中的部分人,不但逃走,还带走了大量的民用墨甲。</p>

这些民用墨甲,虽是为便利于开山凿石而设计,可本身亦有着千斤之力。只需稍加改造,就有着能够比拟军用战甲的威力。</p>

此外又因大隋府兵之制,这些河工中的许多人,都是在籍府兵,战力不俗。且往往都是以乡族为纽带,一整乡,一整族的逃离,所以遇敌之时都能齐心协力。</p>

如果只是贼匪,长孙无忌不会将之放在眼中。可换成河工,他却不能不在意了。</p>

“可你怎知道是河工?”</p>

“当然是用眼看的。”</p>

李世民指了指前面,大概两百丈外的道路左侧。长孙无忌这才发现,那边的一片泥泞地周围,有一些奇怪的脚印。</p>

那大约是人的四倍左右,仿佛熨斗底部般的印痕。</p>

长孙无忌只看一眼,就知那必定是墨甲留下的痕迹,且多半是工部为开拓运河,打造出的一种民用墨甲‘开山’。</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也只有这种粗糙耐用的民用墨甲,才无需专用的‘墨匣’来保养,那些**民可以穿着它们到处乱走。</p>

这让长孙无忌很是懊恼,他不太瞧得起身边这个懒散庸碌的李家二郎,可这次他却感觉自己,被这个本该是‘废物点心’的家伙给比下去了。</p>

这么明显的痕迹,自己居然未注意。</p>

这时李世民,又悠然说着:“他们到现在,都还未有退走之意,长孙世兄你可知是为何?”</p>

长孙无忌脸色再变,眼神更显沉凝。</p>

林中的这些敌人,在明知道他们已经发觉埋伏的情况下,却仍未有退离之意,这通常只有一种解释。</p>

“这些混账,他们难道是自以为,能够强吃掉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