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3页)
作品:《三国智》周瑜于是命鲁肃去监视诸葛亮的行动,看他如何能在三天内交纳十万枝箭!</p>
鲁肃领命来见诸葛亮。诸葛亮埋怨鲁肃,说好勿让他的事情告诉周瑜,鲁肃没有听从,结果周瑜更加妒忌,想方设法欲加害诸葛亮!现在只好请鲁肃助孔明一臂之力才行。</p>
鲁肃问诸葛亮怎样帮?诸葛亮说只须借用他二十只船,每只船三十名军士,船上都用青布为幔,各船上准备千余草人,我自有妙计造箭,只是再不可与都督说了,到了第三天亮必如数交纳十万利箭,一根不少,叫都督耐心等几天看吧!他又要大叹不如了!得劝他别如此心胸狭隘,总想伤害别人了!小心害人者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p>
鲁肃对诸葛亮的话似懂非懂,对他智谋过人的表现越来越佩服。鲁肃回报,称周瑜瞒不过诸葛亮。周瑜闻报大惊,他自以为天下数他自己最聪明,智谋更在曹操等风云人物之上。不料遇上孔明,似乎总是稍逊一筹,此人不除,必为东吴之大患!一定不可以放过他!但周瑜既然智谋不如诸葛亮,诸葛亮何等的足智多谋,对付他谈何容易!本来周瑜与孔明是可以成为良师益友的,相得益彰,功成名就。可是因为周瑜的胸襟狭隘,缺乏容人之量,每与诸葛亮作对,结果与诸葛亮为敌,必将惨败收场,咎由自取。</p>
周瑜下令把造箭所需的所有工具等藏匿起来,不可借给诸葛亮造箭用。没有工具,诸葛亮纵有天大本事,看他三日内如何造出十万枝箭!他必将在劫难逃!</p>
鲁肃按照诸葛亮要求,为他提供船物和士卒等。因诸葛亮没有说这有何用途,鲁肃又答应不与周瑜说此事,因而鲁肃对诸葛亮这样做大惑不解,不知他有何妙计。</p>
却说一连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了第三天最后一天,周瑜逼不及待地命鲁肃去催促诸葛亮交差。诸葛亮请鲁肃上船品茗笑谈,鲁肃说周瑜急用箭。诸葛亮说别急,请放心,到了四更天一起去搬取箭,十万枝箭,一枝也不会少!鲁肃将信将疑,只好留下来作陪。</p>
到了四更时分,大江上下大雾弥漫,诸葛亮命所有伪装好的船只驶近曹军水寨。曹军的战船一个个井然有序地排列江边,哨兵发现江面有异,慌报曹操。曹操闻报出寨来察看,诸葛亮命将士擂鼓呐喊。曹军将士们被吓得乱成一团,诸葛亮他们的船用青幔遮掩着,都生怕诸葛亮有埋伏,,不可大意。曹操下令将士们只管放箭压住敌船,不必出击迎战。一时间万箭齐发,岂知道曹军的箭都射在诸葛亮他们伪造的草人身上!</p>
诸葛亮他们的船就这样在曹军水寨边时进时退的样子,曹军被逗得只会拼命放箭。鲁肃在船上见此情景,被吓得面如土色,说若曹军追来就完了!诸葛亮说请放心,曹操不会那样做的!过了一会,诸葛亮见船上草人身上的箭已够数了,方命掉转船头回营,船上军士齐声高喊:“谢丞相箭!”曹操方知中计,懊悔不已。</p>
回来诸葛亮又对鲁肃说,不要告诉周瑜草船借箭一事。诸葛亮说他看天气便知今晚有江雾,才会立下军令状来“草船借箭”,以便破敌之用。都督却想借机谋害亮,真乃愚不可及!生死有命,其阴谋岂能得逞!鲁肃大为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