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武则天》第32章
作品:《三国智》过了一年,三月里的一天,天降大雪,正准备上朝见女皇的百官见天降大雪,都在想这不知道是什么兆头?一时议论纷纷,说三道四。人称“模棱宰相”的苏味道曾因犯错受了处罚,刚被武则天开恩原谅了他,让他官复原职。见此大雪,又见百官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却认为这是他对女皇感恩表忠心的好时机,于是他说此乃瑞雪,乃好兆头,率百官准备向女皇祝贺。</p>
殿中侍御史王求礼却有不同的看法。劝阻道:“哪呢?若此三月的雪也算瑞雪,那么腊月里响雷就是瑞雷了?算了吧!圣上够累的了!还添乱!”</p>
但是苏味道不理会王求礼,带头进宫,百官跟着进去,一同向武则天齐贺。但王求礼却指责苏味道他们这样做是对女皇阿谀奉承,而武则天却不予表态,默默地站了起来,转身回內宫,这件事也不了了之。苏味道是有名的文官,宋朝不少文人也是他的后人。</p>
尚书李迥秀为人正直,朝廷百官都敬佩他,视他为榜样。但他的妻子却是个出了名的“泼妇”,众臣都感到很奇怪,想象不到他是如何处理夫妻生活的,像此类问题大小官员中也有不少,虽也不过是个人生活小事,很多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宜,于是很想看到李迥秀是如何处理的这样的“家务事”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看他能处理好他的“家务事”吗,大官的夫人个个不好惹,都想看看李迥秀怎样来处理自己的“家务事”的。</p>
不料不久传出李迥秀竟把妻子崔氏休掉了!引起了朝廷不小的轰动。古代只有“休妻”法规而没有“离婚”的说法的,男人可以依朝廷有关“妇道”法规“休妻”不要妻子,乃是古代“男尊女卑”的规则,这种事看起来简单,却很不简单,原来古代是封建社会,夫妻分离被世人看成是男方没本事很不光彩的,“休妻”更认为不可思议,这种事只会在无拘无束的文人和士大夫上流社会中发生,凡夫俗子“休妻”会被看为傻瓜被人取笑,所以古代“休妻”的故事不多见。关于李迥秀休妻的故事原出自史料,故事不多,历代历史小说家却有不少叙述。原来是李迥秀的母亲与崔氏婆媳关系发生矛盾所引起,崔氏有虐待婆婆的行为,李迥秀忍无可忍休妻,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古代“休妻”的法规主要有“七出之条”,妻子犯了“七出之条”中的任何一条,男方就可以休妻不要这妻子。因此李迥秀这次虽“休妻”闹出风波,武则天没责罚他,还晋升他为宰相。</p>
武则天比狄仁杰年纪大,已八十二岁了,她希望自己长寿,还想继续当女皇。但她也认为自己太老了,感到力不从心,不知仍当女皇好,还是退了皇位养尊处优的好,既想长寿,又想保住她的帝位。太子李显见武则天年事已高,却眷恋她的皇位,他深知她的手段,不敢惹怒她,对她毕恭毕敬。</p>
而天使不敢践踏的地方,往往蠢材蜂拥而至。李显见武则天时日不多了,只希望大家相安无事就好。而此时的武则天希望养好身体,在保健方面宠臣张昌宗和张易之颇有一手,于是更为武则天器重,权倾朝野。在此复杂的形势下,坏心眼的人蠢蠢欲动,害人的阴险分子常常会利用一些愚昧无知的人群浑水摸鱼,制造事端,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者愚昧无知,而不懂防人者不明智。人在强而理智时没有谁会想害他,相反一个人在弱而不理智时,就会出现很多愚昧无知的人,忽然会变成妖怪般欲伤害他,无防人之心是不明智的。武则天忘了她过去有狄仁杰辅佐,她方能保住她的皇位,因为狄仁杰实行法制,人人尊纪守法,她也能坐隐女皇位,无忧无虑。现在狄仁杰不在了,去世了,武则天有不少缺点过去不敢反对她的人,认为如今天下大乱可无所顾虑,背后说她坏话的人多了起来,她很生气。</p>
不料李显的儿子李重润与妃永泰公主年少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氏兄弟不满,指责了张氏兄弟,张氏于是诬陷李重润夫妇,武则天竟处死了李重润夫妇,此事受牵连的人也有不少,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岂料武则天的做法很不明智,在群臣中终引起众怒,促使李显出头主持大局,将张昌宗兄弟处死,逼使武则天退位,这年乃神龙元年,史称武则天被迫退位这事件为“神龙革命”。武则天见大势己去,无奈先令太子李显监国,第二天即传位于他,李显称帝,史称唐中宗。</p>
失势的武则天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呼风唤雨的日子已过去,她万念俱灰,不久竟病逝了,她临终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又吩咐给她立无字碑,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唐中宗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于乾陵,历史给予武则天高度的评价,她对祖国作出了伟大贡献,功不可没。</p>
唐中宗没想到的是,**形势越是复杂,背后发生的事端也更多,往往始料不及。原来,这段时间唐中宗无暇顾及韦皇后,寂寞中韦皇后竟瞒着唐中宗在后宫**,有多个情夫,安乐公主也上了他们的贼船,同流合污。</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以身试法者愚昧无知,韦后一伙整天在一块鬼混,腐化堕落,他们又担心东窗事发受处罚,又见唐中宗没有察觉他们,一直很爱韦后,他们认为借机谋害唐中宗很容易,且能瞒天过海不会有人发觉,他们为日后的日子过得更安隐快活,于是密谋毒害死了唐中宗,唐中宗享年五十五岁,韦后安排由唐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继承皇位,史称唐殇帝,韦后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p>
人都善于学习,学好的会使人智慧,学坏的反而会使人变得愚昧,武则天初入宫因地位低,因而谦虚好学,在宫里宫外学到很多人们的优点,不料她步步高升后,不少自私自利的人为效法她,但不会区分好不好,学的却都是她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缺点。韦后掌权后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更加肆无忌惮在后宫鬼混,以为无人能治她。</p>
但“一物降一物”,韦后瞒天过海瞒得了别人,瞒不过聪明过人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联手消灭了韦后一伙,降唐殇帝为王,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帝,史称唐睿宗。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不把唐睿宗放在眼里,争权夺利,太平公主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欲效法武则天当女皇。而李隆基乃非凡夫俗子可比,他曾混迹于江湖多年,结交江湖义士大侠无数,很多江湖好汉都是拥护他的人。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结果也如韦后那样,也被李隆基消灭,自取灭亡。后来唐睿宗禅让于李隆基,李隆基登基,史称唐玄宗,他登基后励精图治,又出现了繁华盛世的良好局面,史称“开元盛世”。</p>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因而懂这道理就应当居安思危,唐玄宗虽也很优秀,却也因他存在的“江湖习性”,他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享乐主义的思想特别严重,喜欢女色和享乐生活,在晚年尤甚,结果他与他的江山大业毁于杨贵妃手里,在唐玄宗晚年唐朝也开始衰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唐朝在唐哀帝时期灭亡。大唐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盛世出伟人,女强武则天称帝堪称史上奇迹,也只有在强盛的大唐朝代能出现这奇迹,载入史册,千古流芳,传为佳话。</p>
《武则天》传说故事就讲这么多,新小说连载有暇再继续写,作者**可关注新浪微博或有说新的电话号码,与黄惠玲等失去联系的亲密文友望能继续联系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