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盐政会议1(第3/3页)
作品:《借天改明》其实这个激励方法很是简单,并没有特别复杂的地方。所以,一时之间,并没有人有疑问。</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这些人没有提问,周延儒却再次出班奏道:“陛下,食盐产量增加,必会导致盐价走低,又加粮食开中,朝廷所收盐税银两会大大降低。陛下,此法不可取啊!”</p>
崇祯皇帝有点奇怪,平时议事也没见周延儒这么积极的发言。现在这个盐政议事才开始没多久,周延儒就几次发言,而且还是反对这盐法变革。</p>
文华殿内其他人跟盐政纲法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周延儒大,现在看周延儒上窜下跳,乐得在一边看热闹,等看清形势了再说。</p>
温体仁从头到尾都没发言,和钟进卫一样老神在在。这些人的反应在他们几个议事的时候都有考虑到了。有什么问题,户部尚书会一一解答的,用不着他们出来说话。</p>
崇祯皇帝也不想自己向周延儒解释,就看向毕自严。</p>
毕自严此时已注视着崇祯皇帝对周延儒的反应,现在见到他的示意,就对周延儒说道:“此言差矣,请听本官解说。”</p>
殿内焦点一下又回到毕自严身上,他把钟进卫以前说的那套一一说出来。明白这些内容需要稍微脑子转个弯。但在大明朝,能读书出来做官的,没有一个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原来盐价降低还有这些好处。</p>
有真心为民的大臣,心中就暗道精彩。也有一些大臣心道可惜,如此一来,就少拿好多抽头了。</p>
周延儒更是急得不行,他是知道自己背后那些大盐商赚钱的手法,如果新盐政这么一搞,不但增加了竞争对手,还降低盐价,以后就是官盐中夹杂私盐买,都不会有多少利润。损失最大的,恐怕就是他们了。</p>
但他又毫无办法,总不能明着说我家大老板会损失惨重,你们不能这么干。要这么说了,就是找死的节奏。</p>
崇祯皇帝看毕自严说完之后,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就对曹化淳说道:“把东厂的报告给诸位臣工都发一份。”</p>
曹化淳答应一声,然后让手底下的太监们开始分发一份资料,每人都有一份,一个不少的分到。</p>
崇祯皇帝同时示意毕自严也把户部的报告给所有人都发一份。</p>
每个人手里拿到两份一样内容的报告,只是各项数字上稍有不同。殿内群臣一边对比一边心里在想,皇上这次是有备而来,准备充分,看来是势在必得,一定要实现这新盐政了,还好自己没有跳出来反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