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主任委员(第3/3页)
作品:《乱清》“各位爷也是晓得的,咱们的新式工矿还不多,所以刚开始这几年,‘奉恩基金’一定是有亏空的,这个亏空,怎么填,也要请旨。”</p>
总之,什么时候派钱、派多少钱,这些关于时间、数字的问题,都没有一个确实的答复。</p>
但几个概念很快便形成了。</p>
第一,“奉恩基金”是和新式工矿捆绑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和“新政”、“洋务”绑在一块儿的。</p>
第二,新式工矿还不多,“新政”也好,“洋务”也罢,还非常单薄,单靠现有的这几间“企业”,是不足以支持“奉恩基金”的。</p>
第三,“奉恩基金”不好长期亏空的,不然,必无以为继。</p>
黄带子们都有点急了,那你们倒是赶快多办几间“新式工矿”啊。</p>
“委员”连连点头,说道:“各位爷的意思,我们一定转告郭主委,郭主委一定会上奏朝廷,加快开办‘新式工矿’的。”</p>
“郭主委”,“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郭嵩焘。</p>
这是一个再叫人也想不到的任命。</p>
郭嵩焘刚刚被左宗棠从广东巡抚的位子上赶了下来,明发上谕“着郭嵩焘来京”。来京干什么呢?原来是坐这个位子啊。</p>
大伙儿原来都以为郭嵩焘倒了大霉,没想到人家一进京,正二品的巡抚变成从一品的“主任委员”,升官了!</p>
只是有人提出疑问:这个“顾问委员会”既然负责为“奉恩基金”筹资,“主任委员”难道不应该由一位宗室来做吗?</p>
很快便有聪明人给出了答案:“‘顾问委员会’是要和各地的督抚打饥荒的,你叫一个宗室来做,这些账,算得明白吗?想想人家郭筠仙,是什么出身啊?”</p>
有疑问的恍然大悟:“郭嵩焘从曾国藩幕中出身……对啊,由他来和地方打交道,督抚们要买账的!”</p>
于是都赞叹:“关贝子真会用人!”</p>
对于郭嵩焘的任命,最出乎意料的,还是郭嵩焘本人。</p>
郭嵩焘抵京之后,实在不想住广东会馆;他虽然是湖南人,可现在身份尴尬,也不好住湖南会馆,于是和军机上打了招呼,就住在老朋友潘祖荫的家里。</p>
每天和潘祖荫切磋书法金石,貌似逍遥,可始终等不到陛见的通知,其实无比气闷。</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