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真正的嫡系(第2/3页)
作品:《乱清》顿了顿,继续说道:“‘他’刚到北京的时候——我是说,‘他’刚刚入直军机的时候,一个心腹都没有带过来,现在好了,可了劲儿地安插自己的人,尤其是这几个月——别的都不说,单凭这一点,就不对劲儿!”</p>
“这几个月……”</p>
“这几个月,‘西边儿’不在,只有老实头的‘东边儿’一个人,又弄了个‘黄白折’制度出来,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天赐良机,还不抓实了?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有这个店了!”</p>
默然片刻,恭王又问道:“‘他’……还安插了什么自己的人吗?”</p>
“多了!譬如刑部!”</p>
“刑部?”</p>
“方子颖在刑部,”宝鋆说道,“做副堂做的好好的,咱们原本想着,他能够补上正堂的缺,不想前些日子,礼部侍郎出缺,‘上头’就把子颖调到礼部去了,这个事儿,六爷,你已是晓得的了。”</p>
“嗯。”</p>
在“恭系”里,方鼎锐的情形,和曹毓瑛、许庚身非常相似,都是军机章京出身,角色也类似,都是谋士一类。在辛酉**中,亦同曹、许二人一般,与闻机密。许庚身、曹毓瑛两个,先后“叛”到了“关系”那边,方鼎锐在“恭系”中的位置,无形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p>
刑部的汉尚书的缺,一直空着,满尚书麟昌庸庸碌碌,管不来事儿,刑部的事务,事实上是由方鼎锐抓总的。恭王和宝鋆的算盘,本来打得挺好:再过段时间,火候差不多了,就想个法子,叫方鼎锐补正堂的缺,把刑部真正拿在手里。</p>
方鼎锐调礼部,这下子,前功尽弃了。</p>
但“上头”这个安排,你挑不出什么短儿来,因为在台面上,方鼎锐不但是平级调动,甚至可以认为是升了半级。</p>
六部之中,吏、户、礼、兵、刑、工,论地位,吏部居首,接下来就轮到户部和礼部了。户部掌天下财赋,论重要性,自然在礼部之上,但若论清要显贵,礼部却在整天和铜钱打交道的户部之上,因此,习惯上,礼部的地位比户部要高,仅次于吏部。</p>
刑部的地位,犹在兵部之后,所以,方鼎锐由刑部侍郎转礼部侍郎,就个人仕途而言,虽然是平级调动,却算是“左迁”。</p>
不过,再往上走,情况就不同了。</p>
方鼎锐有接刑部正堂的可能,但绝无接礼部正堂的可能。这是因为,礼部尚书极重资历,能坐这个位子的,必然是望重士林的大佬,翰林出身是最起码的要求,方鼎锐和曹毓瑛、许庚身一样,不过举人出身,进士都没有中过,更别说“点翰林”了。</p>
“谁来接子颖的缺,”宝鋆说道,“六爷,你大约还不晓得吧?”</p>
“不晓得。”</p>
“这个人,”宝鋆说道,“你十有八九,没有听说过——齐明堂,齐秉融。”</p>
恭王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齐秉融?似乎……有一点点印象,可是……”</p>
摇了摇头:“实在想不起来了。”</p>
“不过,”宝鋆说道,“若说起齐某人原本的缺分,你大约就能够想得起来了——江苏廉政专员。”</p>
“啊……是他……”</p>
这,又是一个“真正的嫡系”了。</p>
“当初,”宝鋆说道,“轩邸弄出个‘廉政专员’的花样,咱们聊起来,还觉得‘挺有趣的’。本来,朝廷经制中,并没有这个名衔,全靠六爷你一力主张,江苏才能够破了这个例,没想到——”</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说到这儿,一声冷笑:“现在,这个齐矮子,居然踩进来北京,踩到了咱们头上!这真叫——”</p>
顿了顿,“养虎为患了!”</p>
养虎为患?这个齐秉融,不算最大的那只“老虎”吧?</p>
恭王心中感慨,嘴上却说道:“佩蘅,话不能……也不必这么说——此一时,彼一时嘛。还有,什么‘矮子’不‘矮子’的,这个话,不好听。”</p>
“我不是在你这儿嘛,”宝鋆说道,“出了碧云寺,自然就会叫他‘齐明堂’的。对了,提起‘矮子’二字,还有好一段说头,目下的京城官场,都传开了!”</p>
“哦?”</p>
“这个齐秉融,原本是镇洋县的正堂,后来因为闹亏空,丢了差使——不过,现在外边儿都在说,齐某人任上的亏空,其实不关他自个儿的事儿,是‘流摊’到了他的头上,赔不出来,才被撤了差。”</p>
“流摊赔累?——多少?”</p>
“大约千把银子吧。”</p>
恭王大奇:“千把银子都赔不出来?镇洋……是太仓府的首县吧?那儿可是鱼米之乡啊。”</p>
“我也不晓得是真是假,反正都这么说就是了。”</p>
顿了一顿,宝鋆冷笑:“惟其如此,才显得人家清廉啊!——不然,怎么做‘廉政专员’呢?现在外边儿都在说:齐县令后衙种菜,夫人纺布为衣,太仓何人不晓?”</p>
“……嗯,有点儿意思。”</p>
“真正有意思的在后面——撤差之后,混了一段日子,齐明堂拿了徐荫轩的一封‘八行’,跑到江苏巡抚衙门,求见轩邸。”</p>
“徐荫轩——徐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