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1章大海战之四十七求死(第3/3页)

作品:《乱清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形,究其竟,是最高指挥官在陆战、海战中所处的位置,完全不同。</p>

陆战中,最高指挥官就算亲临前线,指挥所也一定设在整个阵地的后方,尽可能减少被敌军远程火力以及流弹击中的风险;不论最高指挥官本人如何英勇无畏,也不可能同那些“排队枪毙”的普通士兵冒同样程度的风险。</p>

海战呢?</p>

第一,海战中,舰队司令官和普通水兵同处一舰,根本没有“前方、后方”之别。</p>

第二,对于一只军舰来说,主甲板诸“上层建筑”中,舰桥为敌首选之打击目标。</p>

第三,对于一只舰队来说,诸舰之中,旗舰为敌首选之打击目标。</p>

海战中,舰队司令官的位置在哪里呢?</p>

就在旗舰的舰桥上啊!</p>

则舰队司令官所处之位置,实为敌首选之首选打击目标。</p>

这就是舰队司令官身负之风险!</p>

可以说,“视死如归”是对舰队司令官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稍有犹疑,本舰队的失败,就几乎是必然的了。</p>

譬如,前文提及的利萨海战,意大利舰队司令官佩尔萨诺海军上将之所以将旗舰由“意大利”号易为“铅锤”号,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觉得,处于战斗队形之外的“铅锤”号,要更“安全”一些。</p>

结果呢?大家都晓得的了。</p>

还有,这个时代——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舰队指挥官的风险系数,正正处在整个海战史的峰值上——比露梁海战时期更高,比特拉法尔加海战时期更高,也比其后的大东沟海战时期更高。</p>

何以言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