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零五章长生?(第2/3页)
作品:《长生十万年》这封存了至少千年,甚至可能更久远,役石头雕刻而成的竹简上。</p>
只写了 七个字——吾善养浩然正气!</p>
这字迹极为工整,哪怕看了五十年,蔡文公依旧悠然敬佩。</p>
在刚成为大儒之时,蔡文公临摹过字迹,并拿到外界对比过。</p>
蔡文公反复验证,最终认为,这竹简的字迹,乃是——孟子所写!</p>
孟子虽成名于中原,但传说中,孟母三迁的最后地方,那就是——稷下学宫!</p>
而稷下学宫这地方,根据正史记载,孔圣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稷下学宫讲学。</p>
而孟子成名之后,也曾在稷下学宫,停留过好几年的时间。</p>
这两件事,在中原的正史上,都有明确的记载。</p>
所不同的是,中原典籍中的稷下学宫,和儒界的稷下学宫,是否是同一回事,那就不得而知了。</p>
不过传说无论如何,这至少也能说明,孟圣的确来过儒界。</p>
故而在儒界之中,孟圣的笔迹,对天下大儒而言,都不会陌生。</p>
甚至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孟圣的笔迹,他们也不会陌生。</p>
毕竟!</p>
一个读书人年幼之时,刚学习书法之时,最初接触的,那就是孔圣和孟圣的笔迹。</p>
但问题是,大概从十年前开始,蔡文公却忽然觉得,这似乎不是孟子的字迹。</p>
毕竟从典籍记载来看,吾善养浩然正气,这话乃是道家庄子所言。</p>
这虽是孟子笔迹,但孟子是儒家亚圣,他留下道家圣人的话,这究竟是何意义?</p>
还有!</p>
这石桌上的字迹,究竟是孟子本人所留?</p>
还是上古之时,某个很厉害的大儒,临摹的孟圣笔迹?</p>
无从考证!</p>
但如今!</p>
就在今日!</p>
当叶秋在北国的王宫中,对着虚空之中的孟子虚影,说出“吾善养浩然正气”之时。</p>
在整个北国的虚空之中,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清晰看到,虚空之中,出现的七个字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