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改革工分制(第3/3页)
作品:《华鼎》就在大家人心浮动时,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省吃俭用的工分换成钱币,率先缴纳了保障金,当然这是不够的,但是负责的吏员告诉他可以去银行借钱,年息六分。</p>
他也没有多想,反正就是**命一条,支持大人的命令高于一切,而且大人也不屑于坑他不是,于是他贷了足够的钱,购下了一处百货店,还与负责人签订一些列供货条约,期限两月。</p>
就这样他的魏记百货铺开始营业了,相比于其他几个百货铺,他的百货铺商品价格更便宜那么一点,他选取的仅是比进价多一点的价格,百姓们自然是大多朝他这儿来买,弄得他只好不停的去县衙进货。</p>
生意兴隆的他陡然发现自己每日挣的钱不少,若是一直这么下去他必将发财,但是他也是玲珑之人,知道县衙供货期限仅两月,两月之后县衙便不再负责供货,他自然也就要自己寻找货源。</p>
最重要的货源便是粮食,作为一名长期处于饥饿的人,他自是明白这个。</p>
然而他更是明白其余县府的粮价高的吓人,他不会考虑,翻来覆去的思考之下,他便将主意打到了即将收获的番薯身上,虽然他不信番薯有那么高的产量,但是大人既然那么重视自有其道理。</p>
于是,他四处走动,与四镇居民打好关系,至于自家百货铺在他累的腰酸悲痛的第三天就开始招募伙计了,价码比刘峰给于百姓的基础价格自然要高,故而吸引了不少百姓。</p>
经过筛选,他雇了了五名百姓,其中两名是学堂学生,识得不少字,也会一些简单算术,只是由于要学习,无法做全职,故而工钱相对少了一点,但是也还可以的,比那个基础价码还要高。</p>
而那两学生被雇佣的事件一出,立刻造成轰动,经过刘峰背后推波助澜,那些不愿让孩子上学的百姓,也开始改**度,觉得多学一些东西也是有用的,日后挣的钱会更多。</p>
故而在村级学堂开设之后,适龄孩子纷纷进入学堂启蒙,开始形成一种进学风气。</p>
将自家百货铺交给伙计后,魏六便去各个村庄宣传他要收购番薯,价格面谈。</p>
刘峰听到此人事迹之后,洒然一笑,无论什么时代总用那么一小撮人可以抓住机会,从而一跃而上,成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就如他前世那些个先富起来的人,虽然目前的魏六当不起这样的称呼,但是他相信这人只要保持这个居安思危的心态,成为弄潮儿也只是时间问题。</p>
而他的工分制改革也有了些效果,总算没有白费力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