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改良番薯(第1/3页)
作品:《华鼎》十月中旬,刘峰除了忙活自家地里的活,也要处理很多事物。</p>
战没的士兵抚恤,在与众人商议后,他力排众议进行厚恤,按照魏制士兵阵亡后可以获得十贯的抚恤金,但是到了如今天下大乱之后,哪还有什么抚恤金,死了也就死了就地一埋,或许连家人都不会知晓。</p>
刘峰规定阵亡士兵家属可以获得一次性的二十贯抚恤金,若是战没士兵有儿女且未成年,可以有**照顾其直到成年,其家属还可以享受优先工作,购田以及各类优惠政策。</p>
伤残士兵可以转业到地方做一个村干部,镇吏员什么的,也可以进入**为其安排商会工作,如果想要留在军队也可以,充当教员或负责后勤。</p>
总之,对于士兵的抚恤由他刘峰包办了,绝不让士兵有后顾之忧。</p>
这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反对,如此厚恤前所未有,对于财政的压力更会大大加大,随着刘峰实力的扩大,伤残阵亡士兵绝非小数目,那时这个抚恤很可能造成财政崩溃。</p>
对于众人的担心,刘峰仅是说了一句你们不相信我挣钱的能力么。</p>
众人哑口无言,对于刘峰的挣钱能力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整个三山县能有今天,全靠刘峰那几个金手指,不完全统计仅精盐一项就有数万贯的收入。</p>
这抚恤条例一出,整个军心立刻振奋,如果说之前参军只是为了口饭或报答刘峰恩情,现在他们却实实在在为参军而自豪,没有哪一份工作能像军人这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且高薪俸。</p>
而没了后顾之忧的他们,打起仗来自是悍不畏死,作战英勇可以获得战功,获得奖励,哪怕死了自己家人也可以受到照顾,完全可以在战场上拼出个前途来。</p>
刘峰暗自推波助澜,在整个三山县大肆宣传,加上之前对于军人各种英勇事迹的宣传,很快在三山县百姓的心目中,当兵成了首要选择。</p>
这与其他地方“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p>
很多有心人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只是暗自疑惑刘峰哪来的底气,不怕无法兑现承诺,军队哗变么,甚至在等着看刘峰的好戏。</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