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改良番薯(第2/3页)
作品:《华鼎》将军府,书房。</p>
李从煜带着笑意向刘峰汇报整个三山县的收获情况。</p>
“整个三山县有收获的主要集中在麻青四镇,其中麻青镇土地最为肥沃,平均亩产三千七百斤,景佳镇其次平均亩产三千四百斤,桐乡镇再次平均亩产三千三百斤,陈季镇最少平均亩产三千一百斤,按照税收比例,我县至少可以收入三十八万四千五百石。”李从煜越说越激动,这在一向沉稳的他身上身上很少能看到。</p>
刘峰并没有责怪他,三十八万石番薯足够他们全县六万人食用好几年了,有了这个粮食储备,自然就有了底气,而压在他们身上的那座粮食大山也就被搬走了。</p>
而百姓们有了超过年的粮食储备心也就定了,三山县从这时开始民心才算是稳固了起来。</p>
“番薯要好好保存,不要让它轻易受潮,可以采用窖藏,长宽高大致都在一丈左右,只是不要让它们靠着窖壁。”刘峰努力想着前世储存番薯的方法,开口提点道。</p>
李从煜点点头,这番薯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他对其却不陌生,因为关于番薯的著作刘峰就写过好几本,看完后对于它的习性都有了些了解。</p>
“嗯,你去学堂找几个对农事感兴趣的学生,然后弄个数百斤番薯给他们做实验,争取可以弄出耐旱、耐寒、对土地要求不高的番薯作物。”刘峰继续说道,现在的番薯只能在这个闽州气候湿润的地区种植, 还无法在其他地区种植。</p>
这自然是不行的,他的目标可不是在这闽州当个小军阀,为此他必须尽快改良种子。</p>
闻言,李从煜眼睛一亮,他自然明白刘峰的意思,然而若是这番薯真的可以改良,拥有耐寒、耐旱属性,岂不是说可以在全天下种植,以其产量,绝对是活人无数,这又是一场大功德,死后可以入后土庙受千秋万代所祭祀。</p>
想着,李从煜有些自告奉勇道:“此事下官愿意领衔,为大人分担,还请大人成全。”</p>
刘峰眼中有些疑惑,这是怎么回事,你难道由墨家转投农家了不成?他自是没有想到番薯的重大意义,就像那个“杂交水稻”给袁隆平带来的巨大声望。</p>
“你公务怎么办,难道不处理了?”刘峰沉声道。</p>
“其实公务并不繁杂,而且有叔德和道中在,煜只需每天个把时辰时间就足矣,完全可以将剩余时间用来改良番薯。”李从煜回道,本来一县政务对他来说就不难,而且还有人分摊这自是让他轻松无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