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兄弟阋墙(第3/3页)

作品:《执棋天下

——————————————————</p>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家破人亡,血流成河。”白尧棠看着手中的布帛,眉心紧缩,满是愁云。</p>

温纨斟了一盏清茶端起,走到白尧棠身边将茶水放下,微微一笑:“叔父还在为此事烦心?”</p>

白尧棠端起茶喝了一口,捏了捏眉心:“侯爷留下的这三十二字,如今是越发难以读懂了。”</p>

温纨知道他口中的“侯爷”乃是上一代的木马侯木袂,不由沉默,之后才道:“非是难以读懂,只是牵连甚多。”</p>

白尧棠将布帛摊在桌上,指着最前的一行问道:“这两句你如何理解?”</p>

温纨不必看也知他问询的是哪两句:“江湖名剑榜榜上第四,此剑既名‘龙吟’,也作‘帝骨’。江湖早有传闻,得此剑者得天下,是以找寻者甚多,却从未有所获。但在二十七年前,以占卜之术闻名江湖的木马侯府当代木马侯说出十六字预言,即‘龙吟现世,帝骨寸裂。江湖失心,山河平寂。’”</p>

“此为木马侯占卜结果,而正确的读法,则应是‘龙吟现世,江湖失心。帝骨寸裂,山河平寂。’这十六字预言出现之后,木马侯又不惜自减寿数,进一步占卜。而这一次占卜的结果,表明不久之后天下将出现三次长达十二年的劫数。由龙吟现世而始,自帝骨碎裂而终。”</p>

“令龙吟现世者,一人。令帝骨碎裂者,一人。此二人必是天命所定,必与苍天相关。三次劫数,每一次的出现都是因为上一代的气数已尽,下一代,又不能安然继位。所以,又有了‘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八字预言,此为内忧。而最后的‘家破人亡,血流成河’八字,则寓意着外患。此三十二字,已是一一印证。江湖三劫,如今已过两劫。”</p>

白尧棠听着他将布帛上的字解释完毕,才缓缓出声:“算算时间,快了。”</p>

温纨手指按在“龙吟”上迟迟不移,欲言又止。</p>

白尧棠抬起头看他:“怎么?你可是有什么想要说的?”</p>

温纨道:“天命所定,苍天相关。自四师叔身份揭晓,足以说明终止劫数的那个人也应是同为天子血脉。叔父认为,这个人应该是谁?”</p>

白尧棠轻叹:“还能是谁?”</p>

温纨看着“兄弟阋墙”四字,突然苦笑:“我突然希望侯爷的预言稍有偏斜,不要全中才是。不然,岂止是江湖之劫啊。”</p>

白尧棠道:“怕是已经开始了。”</p>

温纨道:“木马侯府被屠,显然已经开始了。”</p>

白尧棠见他会错意,也没有多加解释:“齐王不日即将离开,尚不知江无颜要去何处。与他商酌之事,你尽早而为。另外,试探一下他是否知晓什么与余音阁、鸩酒堂有关的事。”</p>

“余音阁?”温纨目光微动,“叔父怀疑余音阁还在?”</p>

白尧棠道:“不是怀疑,是我觉得以买卖情报为生的势力,江湖密布其眼线,任何风吹草动都该知晓,又怎么如此轻易的覆灭?”</p>

温纨点头:“叔父所言亦是侄儿不解之处。但若是浊世之妖还活着,不可能没有她的任何消息。”</p>

白尧棠反问:“有人寻得到残羽门的踪影吗?”</p>

温纨一怔,随即辩解:“余音阁与残羽门不同,作为一个拥有无数分舵收集情报的组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尽数剿灭。残羽门存留的人少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我在为残羽门大半的幸存者提供隐藏踪影后生活的费用。偌大的一个余音阁,如果无人为他们承担那般巨大的开销,哪里藏得住?”</p>

白尧棠道:“我也认为余音阁没有被剿灭,我只是在猜测,是不是浊世之妖与余音阁的核心人员全部死亡,剩下的只是那些无足轻重的小辈与下属,所以才没有任何的消息?”</p>

温纨皱眉:“余音阁最大的力量在于它巨大的情报网,而非那些女子的武功。说起情报,势必要牵扯到余音阁昔日的一众主顾和那些与浊世之妖交好的。如今却连一丝与余音阁有关的风声都听不到,岂不是大怪?”</p>

白尧棠显得不是非常赞同:“放弃曾经那些主顾自然是元气大伤,但以余音阁的损失足以承担起这样的损失。因为除此一家之外,没有人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消息与笼罩着半边江湖的情报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些还在,根基就还在,想要东山再起岂是难事?为了保全自身性命,适当舍弃也是必然之举。”</p>

温纨颔首:“叔父所说的这些我也是懂的。也正如叔父所说,余音阁的情报是江湖独具的,那风云轩是从哪儿来的?”</p>

白尧棠知他不须自己回答,自然不会多言。</p>

温纨道:“余音阁尚在之时没有任何人会愚蠢到与它争抢生意,即使要做这般生意,也必然不大。我想,从余音阁自江湖销声匿迹,到风云轩一句扬名的这短短九年,没有人能做到吧?”</p>

白尧棠道:“很难。”</p>

温纨反问:“一个不可能被杀尽的势力渺无音讯,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势力实力更胜当年,说它们不是同一个势力谁会信?”</p>

白尧棠叹息:“可惜它们真的不是。”</p>

温纨接口:“因为一个宁可自断臂膀也不肯露面的势力,不可能如此招摇过市的重操旧业。除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