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心境(第2/3页)

作品:《天地之大

其实从这方面来推论,孔子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因为孔子在四十岁才做到‘不惑’,也就是说,孔子可能在四十岁才最多达到智慧境,这虽然在一般人看来,都是超强的天赋,但是放在至圣先师的身上,只能说一般。</p>

要知道,孟家的孟如龙在二十多岁,就已经达到了博见境的巅峰,只差一步就不可晋升到智慧境了。</p>

而孟如龙这样的人,人族可不是一个两个,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时代总有那么一批。</p>

而心境的第二重境界,书籍中的记载就少了很多,毕竟达到这一重境界的人并不多,所以记载就少了很多。</p>

这一重境界是万物与我,天人合一,可以说开始研究天地大道,明悟世间规则,说是走上超凡入圣的道路也不为过。</p>

在儒家,有孔子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佛家也有所谓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而小说家,也将这一境界称之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评论家们则将这一重境界称之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p>

这一重境界虽然很难到达,但是大部分流派还是有到达的存在的,所以虽然记载相对第一重境界少了一些,但是也不是没有。</p>

这一重境界的人,已经能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圆润自如’,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被称之为圣人都不过分,当然只是在心境上的圣人,在实力上,思想上,他们就不一定达到了。</p>

一般情况下,达到这一重境界的人,都是伟人境,甚至是亚圣级别,有一些圣人也同样是这个境界,有一些天赋异禀,在心境修为上有天赋的,可能在雄才境也能达到如此程度。</p>

所以从这一点来推论的话,就能看出孔子的可怕,他可能不是很聪明,但是却非常的有智慧,在四十岁才到达‘不惑’,也就是智慧境的实力,可是在七十岁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实力进步的实在是太快了,相当于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就至少从智慧境晋升到了雄才境。</p>

中间跨越了能人境、强者境、难见境等三个大境界,这是多么可怕的进步速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