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心境(第3/3页)

作品:《天地之大

要知道大多数天才,在晋升智慧境之后,可能耗尽一生都不一定晋升到能人境,比如说墨云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

其年轻的时候,绝对是一个天才,能达到智慧境,成为大师,绝对不是简单人物,可是如今在寿元将近,仍旧是智慧境,没能跨过瓶颈,进入能人境。</p>

可想而知,境界的提升是多么的困难,孔子是多么的强大。</p>

至圣先师不愧是至圣先师,王天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见到能像孔子这样,境界的提升如此可怕的。</p>

就算是其他圣人,也同样是远远不如。</p>

而心境的第三重境界,基本上,在书籍之中,只留下来了寥寥数语,儒家、佛家并没有留下什么话语,反而像小说家留下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话语,评论家也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语句。</p>

这一重境界,对其描述实在是太少了,传说能达到这样境界的,只有可能是圣人,甚至是像孔子那样的至圣。</p>

这一重境界,王天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能通过书籍上的只言片语,进行一些猜测,这一重境界应该是‘心无限大,可容天地万物’。</p>

不论你外物如何,我自一心容之,这是王天对于第三重心境的简单猜测,至于对不对,王天并不了解,因为对于这一重境界,留下来的描述实在是太少了。</p>

只有小说家和评论家之类留有话语,但是王天心中很明白,他们留下的话语,恐怕也是推测和猜想出来的,并不是真的由达到那一重境界的人记录下来的。</p>

其实说来也很奇怪,王天猜测,儒家的孔子,佛家的佛祖,道家的道祖,应该都达到过那样的境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并没有留下记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