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登州经济战三(第1/3页)
作品:《走进唐朝》小兰和杨悦岚被李烨说的目瞪口呆,没有想到钱还能这么玩,想想都感觉心惊肉跳。</p>
“夫君,这不是影响登州百姓的生活吗,这样妥当吗?”,小兰问道。</p>
表面上,李烨这样做是影响了一部分登州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过要知道古代中国可是小农经济社会,百姓家中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花费也不多。自产自销的生活方式,一个月能花费五百文已经不错了,对于底层的百姓影响并不大,反倒是让百姓手中的钱升值了。</p>
“这点某已经考虑了,迁往登州的流民都能得到定期的粮食补贴,保证在夏收之前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至于其他百姓,某与狄明府商量过了,让他们以工代赈修建道理和水利设施,暂时生活没有问题”,李烨回答道。</p>
李烨用收缴上来的税款购买了一部分粮食,给那些打工的贫困百姓,一日两餐还是可以保障的。</p>
既然李烨把能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小兰和杨悦岚也没有什么想法,这些登州粮商实在是不像话了,囤积粮食不说,还想用粮食要挟李烨。“夫君,那登州粮商的借款是不是就不借给他们了”,杨悦岚问道。</p>
李烨奸笑道:“借,开门做生意,怎么能不借呢?不过,不能这么借给这些粮商,告诉这些粮商,现在华夏银行的资金也不多,只能借给他们两万缗,利息是一分五,要用他们手上的粮食作为抵押,还不出来的时候,以当天粮食价格的七成计算”。</p>
“那不是吃亏了吗”,小兰一惊道。现在登州的粮食价格多高啊!这些钱换成粮食还是亏死了,这笔帐小兰还是会算的。</p>
李烨摇了摇头道:“不急,放长线钓大鱼,不见得会吃亏,没准还有的赚呢”。江南的稻米是便宜,可以算上运输成本,并不比正常粮价低多少,如果不是量大、海运的原因,谁愿意冒着出海的风险去运输粮食,还不如运输丝绸、瓷器等商品赚的更多。</p>
登州三家米行在断货两天后,重新开始出售稻米,不过这次出售稻米跟第一次有所不同,蓬莱县衙规定每人每次只能购买三十斤稻米,同时还要外加三斤鱼。</p>
对于这样的规定,登州的百姓到没有什么意见,反正都是吃的,稻米和鱼还不是一样,只是苦了那些登州的粮商。这鱼可不是粮食,也不能长期储存起来,可这一点也难不倒登州的粮商,市场不是有大量的食盐出售吗?买一点食盐回去,把鱼腌制起来不就可以了吗?</p>
很快,登州市场上的二百五十文一斤的食盐,也被登州粮商哄抢一空,“李刺史,你怎么知道登州粮商会购买食盐”,吕泰新从大行城返回,不仅带回来武器,还带回来登州紧缺的稻米和食盐,这让吕泰新对李烨更加佩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