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远征欧洲6西非军事基地(第3/3页)
作品:《晚明风云》控制了达喀尔港,就可以控制了欧洲和南部非洲以及亚洲的贸易。总长8000米的码头,正在开工建设当中。来自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的黑人劳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建设大军。如果他们不想去南美洲的热带种植园当奴隶,最好的命运就是为华夏帝国打工。</p>
达喀尔盐业总公司在这里建立了大型的国有盐场,成为西非的食盐市场的主要供应基地。除了两千多名意大利、马其顿、希腊劳工在这里为帝国工作之外,这里还招收了3000多名黑人劳工。</p>
因为有了华夏帝国的庇护,黑人们才能活得自由和尊严。否则一旦被奴隶贩子抓了去,挨的可不仅仅是鞭子,他们将会被押往欧洲人的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达喀尔东南方3公里的戈雷岛奴隶市场,任由奴隶贩子选购。</p>
这个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的小岛,因为奴隶贸易,而蜚声世界。</p>
戈雷岛作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岛上。</p>
奴隶贩子为了防止黑奴逃跑并识别他们,会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如同军马**上用烙铁烙出的希腊字母连着两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编号。</p>
此后,黑奴们会在奴隶贩子的暗无天日的要塞底层地牢里关上一段时间,与黑暗、潮湿,老鼠、蟑螂、疫病为伍,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把它们装上运奴船,运往美洲的热带种植园。</p>
大西洋上的运送黑奴航线,无疑是死亡之路。</p>
黑奴们的磨难开始了。</p>
为了保证能够尽可能多的运送奴隶,运奴船会分割成一个个狭窄的空间。每两个黑奴并肩锁在一起,右腿对左腿,右手对左手,他们所躺的空间比棺材还要小,而且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p>
拥挤狭窄的船舱里,空气污浊不堪,流行病猖獗,再加上恶劣的饮食,淡水严重供应不足,导致很多黑奴体弱多病。</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奴隶贩子为了避免传染病爆发,会把那些生病的黑奴抛入大海。</p>
一群群的鲨鱼跟在运奴船后面,撕咬着奴隶们的身体。在被抛入大海的那一瞬间,可以看到他们的眼里闪着恐惧。</p>
西太平洋舰队在达喀尔港口逗留两日,随后开往帝国在非洲的第四个军事基地、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尔。</p>
丹吉尔城最早的时候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腓尼基人沿海滨山坡而建。随后,丹吉尔曾经多次受到异族人占领,战火一直徘徊在这片土地上。汪达尔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你方唱罢我登场。</p>
1633年秋季,华夏帝国用贸易特许权,从葡萄牙手里换取了这一座风光明媚的海滨山城。</p>
华夏帝国首相翁济世、舰队司令张凤岐在丹吉尔驻屯军司令方世杰的陪同下,来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的要塞炮台上。</p>
看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白色住宅、绿色山野和蔚蓝海水交相辉映。</p>
两艘风帆战舰正自东向西驶出直布罗陀海峡。</p>
“首相大人,往北15公里,就是西班牙。”方世杰自动做了导游,“我们在这里修筑的炮台,就可以扼守住这个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p>
“也就是说从这里到西班牙沿海,都在我们的岸防炮打击之内?”翁济世笑着问道。</p>
“我们的山毛榉远程大炮,摧枯拉朽,无坚不摧。18海里之内的任何目标,都难逃被毁灭的命运。”方世杰笑道。</p>
“帝国为了进军欧洲,所花费的代价是昂贵的。”翁济世说道,“不过也是值得的。皇帝陛下在欧洲战略会议上曾经说过,丹吉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确实是物有所值,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丹吉尔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张凤岐说道,“丹吉尔军事基地,对于遏制欧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