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按规矩办事(第1/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中央**在1939年安排了189个超大型项目,各省自然不甘落后,在各省**到位之后,他们为了取悦武爱华也好,还是真的为了地方发展也好,纷纷向政务院报来各自的项目建设规划。</p>

譬如四川的**杨森,就一口气报来了33个大型项目,政务院在一一批示之后,送呈武爱华审阅。而武爱华在看了周送来的签字后的报告后,也加了一条批示:“既循序渐进又快速发展,既统筹兼顾又重点突出,好!”</p>

看到四川的发展报告,武爱华还是非常欣慰的,与后世的一些官员相比,此时官员的水平真还不低。杨森的报告分得很细,至少在建设时间上就有“今年”、“明年”、“五年内”之类的字眼,譬如在“今年”开工的项目中,成乐公路(成都至乐山)被摆在第一条,非常符合四川的实际。成都到乐山,不到150公里,道路建设难度低,当年修建,当年就可建成。而乐山则有岷江与长江相通,这个时代,至少可通500吨的机动船,算是不小的运力了,当然,紧接着就是乐山及四川各地的航道、码头建设。</p>

这是当务之急,交通,一通百通!什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最容易见到效果的,则是货畅其流!</p>

“人才,人才啊!”武爱华想起四川的报告,就感叹道。</p>

武爱华在入主中枢之后,对各省的官僚体制基本没做任何变化,曾经的有些军阀或不服从中央的“独立王国”,其中有不满**的原因在内,再加上蒋只自从地方征税,只知任用嫡系,才造成了“军阀割据”的现象。</p>

其实,在时间进入1938年的时候,陈济棠的**“说客”就已经去各省“游说”,对各地方**的合理要求,尽可能给予照顾。但是,陈济棠也“强势”地表明了武爱华集团的观点:第一,军政必须分离,新的中央**组建时,必须表明态度;第二,个人在前获得的利益在这次中央变更中不受影响,但此后得按国家统一的政令、法令以及军令行事;第三,做不到以上两点,最好是宣布下野,可以从事商业、考察、以及议会等活动,其作为民国名人依然可以流芳千古!第四,如果想与中央**对抗,国防军向来是杀伐果决的,华北自治**的殷汝耕就是其榜样。</p>

也因为如此,原来长期盘据在各地特别是西南的军阀,在此次变更中都很顺利地交了权。广西,由黄绍竑担任**,李德邻、白健生进入中央;云南,龙云担任**,其麾下部队,将由西南方面军接管、整编;四川,刘湘病重,暂时退出**舞台;邓锡候、潘文华、李家钰三人进入军队,其中邓锡候担任第23集团军军长,潘文华担任新第8集团军副军长,李家钰担任第18集团军副军长;而刘文辉此人,武爱华建议他继续担任西康省**,好在刘文辉也明白当前形势,有什么不舒服只有压在心里了,而四川省的**,则由杨森担任。</p>

历史上,刘湘、杨森、邓锡候、潘文华、李家钰等几人,都是抗日名将;刘湘1938年病逝就不说了,仅说杨森,他所率领的川军参加了淞沪会战,18000余人参战,伤亡高达7000余人,而且杨森部队当时与德械88师、税警总团一样英勇善战,被称为“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p>

此后,杨森率部参加了1938年的南昌会战,1939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的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1944年的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在桂柳会战中,他当时所率的两个军(20军,26军)打得只剩下7000人,还不如1937年的一个师,可见川军抗战之惨烈。此后,杨森卸下军职,担任贵州省**一职。</p>

杨森能打仗,会打仗,武爱华本想将杨森留在军中发展,但在征求四川几人的意见时,其他人都表示愿意继续呆在军中,而杨森则表示服从中央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