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按规矩办事(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

而杨森事实上也是一个多面手,所以,他便担任了四川**。</p>

另一个耀眼的省级行政长官就属阎锡山了。阎锡山在得知原晋绥军几员大将都得到了较好的安排后,便主动提出愿意为山西的民生建设尽一份心力。</p>

阎锡山,且不说他的**倾向如何,在统军及民生建设方面,确属“大才”,他甚至还著书立说,写过一本《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一书,可见,按劳分配一词并不属于什么主义的专用名词。</p>

历史上的民国,阎锡山将山西也治理得相当不错,在抗战爆发前夕,阎锡山不但修建好了长达860公里的同蒲铁路,带在山西形成了采矿、钢铁、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毛纺、皮革、造纸、卷烟、火柴等产业体系,总资产高达2亿银元,虽不足以江南资本抗衡,但在各省中也名列前茅。</p>

政务院各部委颁布的三年纲要,一般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项目,各省的项目也多是围绕着这些大项目而来的。阎锡山在全面了解政务院的建设纲要后,认为山西的发展机会来了,于是向中央提出了高达45个建设项目的要求。</p>

这些项目主要是纵横山西南北东西的公路网(山西铁路不少)建设以及改造升级,成立大同矿业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太原兵器工业集团、侯马矿业集团、华北大学、华北矿业学院等。</p>

“这个阎老西,真是聪明啊!”武爱华在读完山西的报告之后,给出了如此评价。阎锡山要的项目,既是山西的当务之急,又是新**提倡和扶持之项目,在阎锡山看来,这些项目就没有不被批准之理。</p>

中央**批准是必然的,但并不一定按照阎锡山的意思来。譬如这华北大学,就不会批。武爱华在与教育部队傅斯年等教育界人士座谈时就强调:综合性大学原则上不能由地方主建,因为中央**必须考虑到全国教育布局,以及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而各省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专门学院的设置,这种专门学院,往往是各省**根据本省产业实际等而提出的建校方案,譬如山西要建矿业学院、钢铁学院,四川要建农业学院等,都应予支持。</p>

在一次与**的会后闲聊中,蒋对武爱华当政之后全国各地的“表现”惊叹不已,**当时就问:“华生老弟(武爱华终于有字了,哈哈),我就不明白了,目前的新政与过去相比,变化并不大,可各地的变化为什么那么大呢,难道,他们都不满意我老蒋?”</p>

“介公(给予足够尊重),您说得不错。现在的新政与过去相比,差别还真不大。但是,新政有几个特点:第一,树立中央的权威;第二,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三,利益均衡;第四,机会均等。您觉得我这个分析如何?”</p>

“那,有些家伙为什么以前天天闹民/主?”**很是迷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