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钢铁**(第2/3页)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武爱华深知,没有钢铁,根本就不要想打赢二战!</p>
除了有如疯子一样大量进口钢铁之外,武爱华还在《三年规划》中,重点建设神州钢铁集团、包头钢铁集团和马鞍山钢铁集团。</p>
因此,在解决了与苏俄的谈判之后,武爱华约上政务院总理周,中央议会议长**,开始一一视察这些在建项目。</p>
福州钢铁集团,所需铁矿石和煤炭的70%来源于法属殖民地越南,其他30%来源于福建和广东境内的小型铁矿与煤太。这个钢铁集团,在1938年底时就贡献了20万吨粗钢,30万吨生铁的产量。</p>
在《三年规划》中,福州钢铁集团到1941年底时将达到粗钢150万吨,生铁150万吨,总计300万吨的产量。</p>
福州钢铁集团因为从1936年就开始建设,特别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冶炼技术(系统出品),因此,福州的特种钢铁产量与质量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只不过,其特种钢铁差不多都在自用,并没有用于出口,外界不知道罢了。</p>
不过,包头钢铁集团与马鞍山钢铁集团才是武爱华在二战中大打出手的“底牌”!</p>
后世的天朝公民,几乎就没有不知道包头的人,也没有不知道包头以什么最为著名的人。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是包头的三大品牌资源。后世,包头的钢铁产量可以达到1000万吨以上,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至于稀土,不管后世如何,武爱华更是准备有序开发,绝不向国外出口,这可是真正的战略资源。</p>
在《三年规划》中,包头将被建成年产生铁200万吨,钢200万吨,铝5万吨的大型重工业基地,其中铝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p>
包头的建设,实际上起源于1937年7月,武爱华带着部队到华北的时候。但整个1937年主要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38年,第一台高炉和第一台转炉开始点火冶炼,当年就生产出了5万吨钢铁;而1939年则向中国贡献了20万吨钢铁产量。</p>
1938年下半年开始,包头又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根据规划,在1939年底之前,将形成60万吨钢铁的生产规模,1940年底之前,将形成120万吨钢铁生产规模,而最终到1941年底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形成200万吨的生产能力。</p>
除了钢铁与有色金属外,包头的轻工业发展也十分不错。譬如纺织印染业、皮革业、食品加工业等,因为大量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这些工厂的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p>
譬如包头生产的牛肉罐头,1939年就向德国销售了5万吨1.5亿听,德国拥有500万陆军,每个士兵每年竟然可以分到30听来自中国的牛肉罐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