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3章便宜?(第2/3页)

作品:《逆水行周

同理,征发百姓服劳役,譬如去辽东筑城,对于朝廷来说好像很便宜,甚至接近免费,但实际上不是。</p>

为了在辽东服一个月的劳役,百姓就得在来回路上额外花费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那么家里农活怎么办?</p>

万一这些百姓半路上水土不服病死了,或者遭遇海难淹死了,家里顶梁柱、壮劳力完蛋,家慢慢就垮了。</p>

大规模征发百姓服劳役,确实很省钱,但很可能因此耽误农活,导致粮食减产、税收变少,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这叫便宜?</p>

钱没了可以赚,人没了,要十余年才会有下一代人成长起来。</p>

尉迟炽繁听到这里,大概明白了宇文温的意思。</p>

辽东战事长期化,朝廷要应付西面的突厥,不可能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和军队到辽东搞蚕食,于是选择花钱“雇人办事”。</p>

宇文温赚钱的花样很多,所以即便雇人办事很贵,也承担得起</p>

雇人办事不会太过消耗民力,也不会让官军将士在这种长期袭扰作战中积累出大量伤亡,而北洋贸易公司“收钱办事”,自己想办法雇无业游民“干活”。</p>

无业游民死了就死了,和朝廷无关。</p>

这有些无情,但道理好像说得过去,然而尉迟炽繁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打仗。</p>

不打仗,就没有伤亡和额外支出,只要做好边境防御就行,这样不更省钱?</p>

她是这么想,却不敢说出来。</p>

宇文温能猜出来对方想说什么,于是自问自答。</p>

打仗花费大,那么不打仗,自己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好不好?</p>

当然好,然而家有恶邻,不是你想消停就消停的。</p>

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就会想着辽西;突厥盘踞草原,成日里想着到中原花花世界捞一把,周国倒是想过太平日子,不主动出击,也得加强防御。</p>

以西北边境为例,为了防范突厥,就得在东起幽燕西至陇右的万里边防线上修筑长城,沿途还要修建不计其数的堡垒、烽燧,驻扎兵力不等的军队。</p>

这都要钱,而且开支相比维持几支强军定期出击草原要高得多。</p>

然而即便如此,因为以骑兵为主的突厥军队移动力很强,随时都有可能从这漫长的防线中随意突破其中一点甚至数点,所以还得在各主要地区驻扎大军,以便随时“堵口”、“救火”。</p>

这就完了?没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