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世(第2/3页)
作品:《前程夙愿》课间闲暇时,学童们都喜欢跑进树林里捉迷藏,也有年龄稍大点的较为用功,留在课堂里温习功课。志祥则独自到寺里看那些佛像和听和尚诵经,竟然也会念上几句,念得久了居然开了智慧得了宿命通,原来志祥前世是中华21世纪的人,在那个科技日渐繁华的年代,志祥前世因为经常通宵玩电脑而猝死。</p>
一晃两三年过去,志祥在瑛**督促下用功读书,学业进步很大,杨先生颇为满意,也时常单独指点于他。</p>
秋风起,天气渐渐凉了。</p>
这一日,志祥背完诗书后照常在寺中闲逛,不经意间走进后山瑜伽河畔的松林里。荒草丛散落着几座僧塔,斑驳陆离,上面生满了苔藓,四周唧唧虫鸣,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松脂的清香。</p>
志祥站在了一座高大的青砖舍利塔前,塔身镶石镌有铭文,上书:“《渡闲禅师塔铭》,始焉道,终焉释,一而二,二而一。鹤驻云归,金顶雪壁。“独思喻道,敷坐说经。</p>
志祥转到塔后,发现方砖上刻有字迹,于是嘴里轻轻念出声来:“红尘灾劫乱如麻,人生如梦镜中花。笔影写字尘不动,日照湖底水无痕。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几人知。心性觉悟得大道,洞天福地任逍遥!</p>
“志祥,你也对这偈语感兴趣么?”身后突然有人嘶哑着说道。</p>
志祥吓了一跳,转身望去,原来是杨先生。</p>
“先生,不知您也在这儿。”</p>
“嗯,这首《因果偈》至今无人能解,每隔七年的渡闲老和尚忌日,报国寺都会有一场法会。今年又到了七年之期,四方僧道儒士前来辩偈,可五十多年来仍旧莫衷一是。”杨先生叹息道。</p>
“连中原那些有学问的人也解不开吗?”</p>
“哼,朝廷的翰林院大学士都来过几位,还不是乱猜一气。”</p>
“渡闲禅师的忌日是哪一天?”志祥问。</p>
“冬月初九,明日便是。”杨先生望了他一眼,回答说道。</p>
房屋里,瑛娘在缝制衣裳,孩子长得快,旧衣服都已经小了。前几日,她在家中的旧箱子底下,找到了一张陈旧兽皮,像似兔毛一般十分柔软,灰色中间还生有一团白毛,天气渐凉,大小凑合着给志祥做件皮坎肩挺合适。</p>
“娘,我回来了,”志祥放下装有书本笔砚的竹箱说道,“明天放假不上学了。”</p>
“哦,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娘这几天都要去城镇卖菜。”</p>
“我明天想去报国寺法会看看。”</p>
“看什么?”瑛娘不解地问道。</p>
“从中原来了很多有学问的人,明天在寺中聚会,要破解渡闲禅师的《因果偈》,一定会很有意思。”志祥把从杨先生那儿听来有关那首古怪偈语的传说讲了一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