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情怯下(第1/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崔娴又说道:“皇上病重。”</p>

此时已到了正月末,但消息传到潭州略有一个时间差,才到潭州,得到消息仅是初十以前京城发生的事。</p>

这就更是一个麻烦。</p>

皇上生死不明,郑朗敢不敢将赵念奴留在潭州?为自己做的丑事,居然不让公主尽孝道,找死啊。往回一送,就是大罗神仙也隐瞒不了此事。</p>

“皇上病重?”</p>

“是啊。”</p>

“无妨,”郑朗说道。</p>

历史已在改变,史上周沆作为河北转运使,看到大修六塔河后,连续上数道弹劾奏折,说六塔河不能兴修,会出大问题。可是文彦博与富弼不听。但是现在呢,周沆是在广南西路,他就是想到六塔河,人轻言微,不在他职责范围内,也不会上书弹劾。</p>

不过这一年天气大寒,到了正月下旬,京城还飘起一场大雨雪,对赵祯身体肯定有影响。因此还有可能会生病,但最终会安然度过。郑朗想好了对策。</p>

又道:“我们走。”</p>

带着崔娴到了另一家小客栈。</p>

乃是郑朗派人提前做的安排,先将赵念奴安顿下来,这件事暂时还没有想到彻底的解决办法,但不能连妻子也隐瞒。迟早要面对的。</p>

见面后,崔娴神情复杂地看着赵念奴,微微一屈,道:“见过公主殿下。”</p>

赵念奴惶恐不安地将崔娴身体扶直,怎么说,崔娴才是这个家中的老大,然后站在边上不安地捏着衣角,不敢看崔娴,只是偷眼瞅着郑朗。郑朗只是努嘴示意她勿用紧张。</p>

崔娴又与没移见礼,然后坐下。</p>

先不是她说,而是郑朗说。</p>

郑朗对赵念奴说道:“殿下,陛下去年除夕之时,京城落雪严重,赤足庭中祈祷上天,于是患病。”</p>

“父皇!”</p>

“莫急,殿下,但臣听闻陛下病情转好。”</p>

“真好了没有?”</p>

“是好了,但你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回去,马上你写一封信,我进京一趟,将情况向陛下禀明。”</p>

“禀报父皇?”</p>

“不说不行哪。”</p>

赵念奴脸上又是担心又是羞涩,还有紧张不安。</p>

“放心吧,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父皇一直在替你担心,不会责怪你的。”</p>

“殿下,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候官人的消息,”崔娴说着瞅着赵念奴的肚子,郑家无后,不管那一个人替郑家怀孕,皆是好消息,能怀孕就有后代的机会,虽然怀孕的对象不大好办。现在必须让赵念奴安心,不然动了胎气,母子皆危,到时候丈夫更不好交待。</p>

“郑相公,你怎么办?”</p>

“你也放心,若是你父皇责怪臣,臣就与你父皇算算账,看看能不能将功折罪。”郑朗说得略有些惫懒,可实际没有这么简单。</p>

“对,”赵念奴点头,又低下头,不敢看崔娴。</p>

崔娴拍了拍手,赵念奴的事很复杂,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她是来解决没移氏的,看着没移氏美丽的外貌,有些吃味儿,没移氏也不惧,微笑着与崔娴针锋相对而视。</p>

崔娴说道:“没移皇后,有一条,你不能动婚姻念头。”</p>

“崔娘子,我从未动过。”</p>

“还有,马上你去潭州,寻找一间比较安静的宅第,用你的名义买下来,将公主殿下安排进去居住。”</p>

“凭什么,我也未欠郑相公的,就算他以前将我们没移族转移过来,也不过是想用我的身份,以后好对付西夏人,各取所需,我也不能算是欠郑相公的。而如今我孤身试险,配合官兵将郑相公营救出来,算起来,应是郑相公欠妾身的。郑相公,你说是不是?”</p>

郑朗根本就不答,对赵念奴说道:“快写信吧。”</p>

得立即回去,向赵祯报一声平安,还有一件事,为了这件事郑朗也打算在春节时,回京叙职的,六塔河。好象记得史上朝廷修六塔河花费不一千万缗,然如今花费近两千万缗。</p>

一部分是国家财帛略略充足,用来善待民夫上,还有一部分是工程规模扩大。</p>

这个扩大才是让郑朗最担心的,具体的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必须亲自前去察看。</p>

赵念奴写信。</p>

信写好后交到郑朗手中,说道:“一定要回信。”</p>

“我用快脚递。”</p>

带着信出去,将诸位官员将士一起召集,这一离开,最少得一个多月,得将诸事安排下去。以前因为自己失踪,官员与将士们一些举措皆失了方寸,做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必须纠正过来。</p>

但听闻郑朗要回去,大多数官员一起狐疑。</p>

郑朗回去,是未接诏书回京城的,有违制度。只有张亢一人心中清楚,有的事只能郑朗回去,当面说,任何书信都不能通达其中内情。郑朗看了看大家,自己这样做,会招来弹劾,还有可能让一些大臣说自己献媚,不管了。这件事发生后,什么仕途的,都变成浮云。随遇而安吧。</p>

怀惴着赵念奴的信,带着侍卫北上。</p>

京城里争斗开始。</p>

富弼与文彦博的做法,郑朗不赞成也不反对。</p>

说他们做错了也不对,做对也同样不对。表面看起来是为了国家社稷安危,史书也是这么记载评价的,然史书是什么人修著?文人。但赵祯真的有事,当真东宫无人?赵宗实顶上去就是。以现在宋朝的种种分权,有谁能举兵支持另外一个宗室子弟,发起内战?只有一个人,自己,可自己还在山洞里呢。</p>

其实争的乃是权利。</p>

士大夫的权利!让士大夫能在关健时候都能插手帝位的传递,以免引起东汉外戚宦官,唐朝宦官之乱。</p>

但权利就这么多,要么士大夫,皇帝,外戚,宦官,宗室。</p>

实际北宋无论外戚或者宦官或者宗室,权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权利的分配还是在皇帝与士大夫之间。皇帝权利多,那么就是专政集中制,士大夫权利多,就会形成一种监督的伪民主制。</p>

不一定后者就是好的,前者往往皇帝清明,一国太平,皇帝败坏,国家能迅速瓦解。可是很高效,因此中国文治武功最突出的时代,都是皇帝大权在握的时候,例如前期的李隆基,朱棣,康熙。</p>

后者看似的民主,也会在出现一个不好皇帝时,阻滞国家走向衰退的速度,可会形成多方掣肘,例如宋朝的党争,明朝的东林党。办事效率低下,政策反反复复,国家一时半会不会灭亡,可也休想走向更强大。</p>

那么何种制度是好的,郑朗真没有本事想出。</p>

不过这段时间,后宫的太监们让富文二人虐痛了。</p>

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机会。正好赵祯重病,于是阴约一些内侍,共同反击富弼与文彦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