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情怯下(第2/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贾昌朝也算是一个大佬了,听闻后,内侍十分开心。武继隆出面,找到两个司天官,一番交谈,将这两个司天官说动了心。</p>
赵祯还躺在床上,国家诸事只好两府自己全部解决。</p>
正当两府大臣聚集商议一些疑难政务时,两个司天宫来到殿外,大声说道:“诸位相公,国家不当穿河于北方,这才导致圣体欠安。”</p>
文彦博走了出来,看着两个司天官。</p>
一时想不清他们言外之音是什么,仅是一次进谏,或者另有所指?前者有可能,宋朝大臣喜欢胡说八道的不要太多,如今皇上突然病重,难免一些大臣要说闲话。后者同样有可能,一条六塔河,能牵动多方利益。</p>
没有想清楚,于是盯着两个司天官,看着文彦博的眼神,两个司天官不敢再说话,败退下去。</p>
此事暂时揭过。</p>
武继隆又找到这两人,一顿痛斥,怕什么,有什么话照说,我们所有内宫内侍全部在后面罩着你俩。</p>
散后两人几天后,又再次上言,不当开六塔河,而且皇帝不能理政,国事必须交给皇后听政,现在国事全部掌控在诸相手中是开了一个不好的恶例,上天会更加愤怒,降怒于皇上。</p>
这一说问题就大了,言外之意说富弼与文彦博二人想篡国了。</p>
文彦博终于反应过来,他立即浮现一根线索,六塔河利益的分配,各个大佬,自己与富弼,陈执中与贾昌朝,贾昌朝做过多年侍讲,与太监们关系默契,然后皇上生病,自己不使国家出现意外,得罪了所有太监。</p>
明白过程,对付两个司天官太容易了,然后在想着对策。</p>
文彦博还没有出手,史志聪过来,带着曹皇后的一道口旨,如今皇帝在渐渐康复,为了国体,请两府大臣从内宫全部滚蛋。</p>
能说得过去,以前皇上生死不明,去寝宫不时探望情有可愿,现在皇上虽不能开口说话,但不会有生命危险,你们一个个大老爷们,天天往内宫跑象什么?</p>
可怜内宫那些很难看到男子的宫女们天,天在议论这几个宰相的风采,一个个春情摇动。</p>
最让内宫宫女动心的就是狄青,才四十几岁,长得俊秀,不知引来多少花痴。但曹皇后知道赵祯在保护着狄青,虽也不悦,同时也为了皇宫的脸面,未说出来。</p>
而且皇后乃是一**,至少名义上所有大臣乃是皇后的家臣,如今皇上不能说话,皇后能在某种程度代替皇上发言。</p>
两件事先后连在一起发作,文彦博心中更明亮了,当时他也没有说话,对史志聪点点头。史志聪离开,文彦博终于想出一个化解的办法,面露喜色,将二人召见,问:“汝等还有话要说吗?”</p>
“然,”二人硬着头皮答道。</p>
文彦博忽然冷声说道:“天文变异,是你等的责任所在,但朝廷什么时候给你们干预国家大事的权利,汝等之罪当诛族!”</p>
二人腿就软了,非常时刻,说诛族不大可能的,可将他们二人杀了,那一个人都没有屁话说,惶恐不安地退下。</p>
其他人一起愤怒地说:“文相公,为什么不将他们问斩?”</p>
本来国家动荡不安,此二人动不动说什么天象地脉,妖言惑众,给大家带来极大的麻烦。杀了也就杀了。</p>
文彦博说道:“斩之太急,于中宫不安。”</p>
诸人称善,懂的,这个中宫不是后宫,而是曹皇后,刚刚她还派史志聪收权呢,现在处斩两名提议拢权于司天官员,皇后怎么想。</p>
接着让两名司天前去六塔河察看其方位,刚刚吓了一吓,去看什么方位?皆会意。武继隆表示反对,文彦博将三人再度召来,说道:“你们本来是不敢妄言,但做了这些,想败坏国家,是什么人教你们这么做的?”</p>
三个人那个敢回答。</p>
文彦博拍了拍二位司天官,又替他们正了正帽子,说道:“帽子歪掉了,本官替你们正一正。”</p>
二人心中恶寒。</p>
“快去吧,本官还想等你们回话呢。”</p>
二个司天官到了六塔河,看什么,看都未看,写了奏呈回来,说六塔河方位是在京城东北方向,不是在北方,与皇上病并无关系。更是废话,不要看地图也知道濮阳在开封东北方向。</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但儿戏就管用了。</p>
贾昌朝也无所谓,仅是第一回合呢,后面继续来。</p>
整件事当中,最悲催的是曹皇后,赵祯发疯,大喊她要加害自己,这时候需要避讳又避讳,却让几个太监拿出来做枪使唤。由是赵祯心中更加不喜,并且让一些士大夫们以为她也要学刘娥,对权利充满渴望与野心,于是结下一个恶种……</p>
接着就传来郑朗被救出来的消息。</p>
高兴的人有,不高兴的人也有。</p>
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郑朗没有请示,就带着侍卫,匆匆北上,回京叙职。违例,并且他关了七十几天,荆湖南路也是一个烂摊子。</p>
这时候不善后荆湖南路诸事,郑朗回京要做什么?</p>
一起纷纷猜测,各方争斗主动全部停了下来。</p>
……</p>
远远地看到东京高大的城墙,郑黠咧开大嘴大笑,说道:“郑相公,又回到京城了。”</p>
“别高兴地太早,我们只呆几天时间,你们好好与家人团圆吧,这几年你们跟在我后面也辛苦了。”</p>
“没事,不过郑朗公,属下有一句话当说不当说?”</p>
“说。”</p>
“郑相公打算什么时间回京?”郑黠不是指回京叙职,而是指回京任京官。</p>
郑朗默然不语。</p>
一行人匆匆来到城门下,一些准备进城的老百姓已经看到他们,其中一人竟然认出来,大声喊道:“他是郑相公。”</p>
听闻是郑朗,引起一片欢呼声。</p>
郑朗冲四下拱了拱手,没有多说话,在这一刻,他居然感到近乡情怯。不是近乡情怯,而是近赵祯情怯,这事儿整得!</p>
还是照规矩来,先到中书报到。</p>
富弼低声说道:“郑相公,你怎么这么急返京?”</p>
想回京城可以,写一份奏折,中书再发一道命令,郑朗即可回京。郑朗道:“不瞒你说,这次回京我知道会招来弹劾,但将荆湖南路治理得当后,我也打算回郑州。这几年我累了。”</p>
“行知,怎么好好地说出这句话?”文彦博听傻了眼。</p>
郑朗未解释,说道:“之所以急,是因为一件事。去年若没有被西夏人绑架,我也打算回京叙职的。出现这件事,耽搁时间,我再不回来,有可能来不及了。”</p>
“什么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