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老臣辞官(第3/3页)
作品:《大唐承包王》“太子殿下,老臣亦求殿下恩准老臣辞官。”长孙无忌突然开口道。</p>
朝中的文臣之中,剩下的老臣就只有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两人,可以说朝中文臣有三分之二为两人马首是瞻。</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两人突然的辞官,令所有臣子一愣。</p>
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地位相差无几的武将们甚至忍不住直接开口道:“这两老货吃错药了?”</p>
李宽看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怒火蹭蹭的往上冒。</p>
“你们二人是要孤交出太子之位?”</p>
“老臣不敢。”</p>
李宽怒道:“你们不敢,你们还有什么不敢,孤刚接任太子之位不过几日,你们便要辞官,你们在想什么?你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份?”</p>
经过李宽这么一说,房玄龄突然才想起,自己的作为无异于在逼宫。</p>
“老臣不敢,老臣此前便与陛下辞官······”</p>
“不必说了,辞官不准,房相与长孙司空罚俸半年,都退下去吧。”</p>
房玄龄叹了口气,走了。</p>
长孙无忌也走了。</p>
如果说房玄龄只是因为一时糊涂,长孙无忌却是心里跟明镜儿似得,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其实就是要看看李宽的态度。</p>
现在的结果来看,长孙无忌是满意的,至少在他未主动辞官的情况下,他不担心自己如今的位置,长孙家在这次之中无忧矣。</p>
毕竟此前在商议国事时,长孙冲被调往陕州做刺史,这便是李宽对长孙家的赏赐,看看现在的陕州刺史就明白,那可是孙伏伽啊。</p>
简单来说,陕州便是楚王府的地盘,明显是要培养长孙冲了。</p>
李世民当初从桃源村回来后提起的官员年轻化,长孙无忌可从未忘记。</p>
长孙家兴盛了二十多年,盛极及衰的道理长孙无忌知道,但是衰落也要有个地步,儿子不可能在达到朝堂司空的位置,可是有他在朝中扶持,总有机会位列一部尚书之位的。</p>
李宽与长孙家的关系,长孙无忌也从未忘记,所以这一次接着房玄龄辞官的机会试探了一番,李宽发怒是他最愿意见到的结果。</p>
因为这样可以从旁佐证大唐还需要他们这些老臣,李宽也不会随意的找个由头便把他拉下马。</p>
实际上,长孙无忌想得太多,李宽根本就没想过这些。</p>
只是想着能处理好朝政,让儿子来接手之后,安安心心的当个甩手掌柜。</p>